别意古诗之秋日独思日记
十月廿三 霜降微寒
晨起推窗,忽见庭前梧桐已尽染秋色,零落黄叶伴着细雨纷飞,恰似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只是诗中春日的离愁,在此刻化作了深秋的寂寥。阳关曲调仿佛穿越千年,在檐角风铃间幽幽回荡。
一、别意如茶
午后煮茶独坐,蒸汽氤氲间想起昨日挚友来信。信纸带着远方的桂花香,字里行间皆是他乡水土。他说塞外已飘初雪,而江南仍秋意正浓。这令我想起古人折柳送别时,必以“劝君更尽一杯酒”作结,如今我们虽隔万里,却仍共享着同片云霞。茶汤渐凉时忽然顿悟——别意非为断绝,而是以另一种形态延续的相逢。
二、阳关三叠
傍晚取旧琴试弹《阳关三叠》,七弦震颤间似见古道斜阳。第三叠未终而止,因忆起东坡“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句。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时,或许早已参透:真正的别意不在长亭短亭,不在浊酒清泪,而在能否将“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怅惘,化作“天涯何处不知音”的旷达。今人惯用即时通讯消弭距离,却反失了这份沉淀的诗意。
三、夜雨剪韭
夜雨敲窗时突发奇想,效仿古人夜雨剪韭的雅趣,持剪至阳台采收亲手栽种的韭菜。青翠欲滴的叶片沾着水珠,恍若杜工部“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的场景重现。虽无旧友对坐畅谈,但在灯火阑珊处忽然明白:所有离别都暗含着重逢的种子,如同韭菜割而复生。那些诗中吟诵了千年的别意,从来不是终结的判词,而是情感的另类延续。
今宵记此日记时,墨迹在宣纸上晕开如烟雨。或许百年后亦有读者见此文字,隔着时空与我共品这份“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永恒命题。而那时他或许会莞尔——原来每个时代的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重复着相同的情感。惟愿今人莫负古人以诗心留下的智慧:离别非徒伤怀,更是为了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确认彼此在心中的分量。
月下独行寄思念中秋古诗词中的寂寞之意
月下独行,是中秋夜晚独自行走于月光下的一种情景。在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能够看到对于月下独行的描写,其中透露出的一种主题便是寂寞之意。在月光的照耀下,人们感受到的孤独和思念犹如诗词中的那轮明月一般辽阔而又遥远。对于月下独行的描写,古人常常选择以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我们将通过几首古诗词来感受其中的寂寞之...
古诗文中的那些乡愁作文
篇1 古诗文中的那些乡愁作文 庭前春水潺潺,山间秋叶簌簌,古诗文里的乡愁如一根无形的弦,轻轻拨动便泛起千年涟漪。它不是烽火台上升腾的狼烟,亦非驿道旁凋零的柳枝,而是藏于词句深处的温润玉佩,在时光缝隙中悄然发光。宋词星河里,那些冷门佳作如李彭老的《祝英台近》,杏花初绽时,帘影轻摇处,词人独倚阑干...
350字国庆节日记
350字国庆节日记 篇1 国庆假期过得可真快!这期间有很多让我高兴的事,印象最深的就是去看电影。那天,爸爸说:“扬扬,今天去看电影吧,你还没去过电影院感受一下呢!”“好啊!太好啦!”我兴奋地说。于是我和爸爸妈妈直奔新世界电影城,选了一部动画电影片,名字叫《丛林大反攻》,我们买票入场,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