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山林间——读《猛虎行》有感日记
2023年11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李白《猛虎行》,那句"猛虎吟,壮士发冲冠"如惊雷般在心头炸响。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恍惚间竟似听见千年之前的虎啸声穿透时空而来。
一、诗中的虎威
《猛虎行》开篇"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的排比句式,仿佛让我看见晨曦中踱步的斑斓猛虎,暮色里对月长啸的森林之王。诗人以虎喻志,那"双睛曜日月,啸震山河动"的描写,分明是借虎威抒发胸中块垒。记得去年在动物园见到的东北虎,铁笼虽困住它的身躯,却锁不住眼中燃烧的野性之火。
二、虎的意象流转
从《诗经》"矫矫虎臣"到杜甫"猛虎凭其威",虎在古诗中始终是阳刚之气的象征。李白笔下更添几分浪漫——"猛虎虽猛犹可驯,人心叵测最难平"。这让我想起老家猎人讲述的传说:山中最凶猛的虎王,也会在月圆之夜对幼崽展现柔情。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恰似诗人豪放外表下的细腻心肠。
三、现代山林遐思
傍晚散步至城郊湿地公园,芦苇丛中惊起的水鸟让我突发奇想:若李白穿越至今,见到华南虎仅存影像资料的境况,该会写下怎样的诗篇?或许会是"昔闻虎啸撼林樾,今唯电子屏中见"的慨叹。保护站的志愿者说,现在听到的"虎啸"多是录音,这更让我珍惜古诗里鲜活的虎影。
合上诗集时,发现书页间夹着去年在虎跑泉拾的枫叶。那个相传有虎刨地出泉的传说,与《猛虎行》中"渴不饮盗泉水"形成奇妙呼应。或许每个中国人心里都住着一只文化基因塑造的虎,它不必是真实的猛兽,而是血脉里奔腾不息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