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的清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的诗句在闹钟响起前就浮现在脑海。推开窗,冷冽的空气裹挟着硫磺味扑面而来,楼下孩童们正用摔炮惊起一树麻雀。这场景与千年前诗人笔下的新年竟如此相似,只是屠苏酒换成了母亲温在灶台的甜米酒。
老宅门楣上的春联
祖父用苍劲的颜体写着“总把新桃换旧符”,鲜红的宣纸映着积雪未消的屋檐。记得幼时总嫌墨汁沾手,如今却主动接过浆糊桶,看父亲踩着木梯将褪色的旧联轻轻揭下。那些被岁月浸透的纸屑飘落时,仿佛能听见时光在诗句里沙沙作响。
餐桌上的年味
八宝饭在蒸笼里氤氲出甜香,姑母端上来的饺子还冒着热气。表弟突然指着电视里舞龙队伍喊:“快看!他们在撒糖!”镜头里金黄的糖瓜雨般落下,让我想起《东京梦华录》记载的“撒豆驱傩”习俗。现代人虽不再用赤豆,但祈求吉祥的心意仍通过晶亮的糖果延续。
祠堂里的守岁烛
深夜跪在蒲团上添香油时,发现供桌角落躺着半截儿时偷藏的蜜供。烛火摇曳中,太奶奶用方言念叨的“二十三,糖瓜粘”突然在耳边清晰起来。此刻才懂,所谓传统不过是让记忆具象化的仪式,就像古诗里那杯屠苏酒,斟满的从来都是人间烟火。
返程时车载电台播放着新春特辑,主持人正朗诵《元日》的下阕。后视镜里,老家门前的灯笼渐远成两点朱砂,而春风已带着梅香钻进车窗。
2025年除夕发言稿怎么写?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诵读着王安石旳《元日》,我旳思绪飘到了记忆深处。说到除夕,它尚有着一段神秘旳传说呢。相传远古时代,有一头凶兽,名唤“年”,它长相十分可怕,以食人为生,村民们十分惧怕它。每到除夕这天,它就会在村子里出没,掠杀乡民。于是人们不得不关门闭窗...
描写国庆节欢乐的诗句
读到王安石这首《元日》,心头仿佛瞬间被一团暖意包围,它不仅仅是描绘了新年伊始的热闹景象,简直就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民俗画卷!你想啊,那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是不是就像国庆节庆典上,礼炮齐鸣、鼓乐喧天的场景?那种扑面而来的喜庆劲儿,真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全身的细胞都在欢呼雀跃!春风轻拂,家家户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