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寨古诗里的秋日絮语
晨起读诗,忽见秋意
清晨推开木窗时,一片梧桐叶正巧落在案头的《路寨古诗集》上。泛黄的书页间,"雁阵惊寒,水痕收露"的句子被晨光镀上金边,忽然意识到——路寨的秋天,就这样悄然潜入我的生活。
诗中的路寨秋色
翻开诗集第三卷,那些关于秋日的吟咏便争先恐后涌出来:"寨门深锁梧桐雨,石径斜穿薜荔墙",诗人笔下湿漉漉的意境,竟与今日屋檐滴落的夜雨不谋而合。最动人的是那首《路寨秋暝》,"牧笛声遥穿雾去,渔灯影碎带星归",仿佛能看见千年前暮色里归家的剪影。
午后特地去寻诗中提到的老银杏。这棵三百岁的神木,在诗集中出现过七次:春日的嫩芽是"碧钿缀枝",秋日的落叶则成"金毯铺阶"。此刻树冠正燃烧着明黄的火焰,风过时簌簌落下的,分明是散装的阳光。
古今交织的黄昏
傍晚在寨墙残垣处遇见采药归来的老翁,他腰间别的竹笛,竟与诗集中"樵笛惊飞涧底雀"的描述如出一辙。老人笑着说:"这调子我爷爷的爷爷就会吹。"刹那间,诗册里的墨字鲜活起来,化作山间盘旋的鸟雀。
夜抄诗集的顿悟
灯下誊写《路寨杂咏》时,一滴松墨在"苔痕漫浸前朝碣"句旁晕开。忽然懂得诗人为何总爱描写这些细微之物——苔藓、雨痕、落叶,都是时光写给大地的情书。就像此刻窗棂上的月影,正在宣纸间勾勒新的诗行。
合上诗集时,发现书脊里夹着片风干的枫叶。不知是哪位前辈读者留下的信物,叶脉里还流淌着某个遥远的秋天。这大概就是路寨古诗的魅力:它让平凡的日常,都变成可以收藏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