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登华山感怀——读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感

登华山感怀——读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有感

一、初识华山诗意

清晨翻开《李太白全集》,偶然读到"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时,窗外的梧桐叶正簌簌作响。这首《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我对华山的全部想象。诗中"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的奇幻描写,让书桌前的我仿佛看见朝阳正穿透云海,为花岗岩山体镀上金边。

1.1 诗中的华山气象

李白笔下的华山带着盛唐特有的磅礴:"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见到的唐代壁画,那些飞天衣袂与流云交织的线条,竟与诗中"云台阁道连窈冥"的意境奇妙重合。诗人用"明星玉女备洒扫"的仙话,为这座"削成四方"的险峰蒙上神秘面纱。

二、亲历华山悟诗

去年深秋终于得见华山真容。当缆车穿过云雾时,突然明白诗中"连峰去天不盈尺"并非夸张——群峰如剑直插苍穹,裸露的岩壁在阳光下泛着青白冷光。站在苍龙岭回望,云海翻涌间确有"石作莲花"的既视感,那些花岗岩节理形成的放射状沟壑,恰似绽放的巨型莲瓣。

"呼吸之间走百川,燕然未勒归无计"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在海拔2096米的南峰顶,山风裹挟着松涛掠过耳际。此刻方知丹丘子为何选择在此修道,李白又为何将此诗写得如此仙气缭绕。千年前的月光同样照耀过这些花岗岩,那些被诗人吟咏过的云台石栈,如今仍悬挂在刀劈斧削的绝壁上。

三、诗与山的永恒对话

下山西行时,背包里装着采集的华山松果。突然想起诗中"九重出入生光辉"的句子,手机相册里的朝阳云海与诗句交相辉映。这座被徐霞客称为"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峰峦,因李白的诗笔获得了双重生命——既是地质运动的奇迹,也是文化记忆的载体。

归途列车穿过秦岭隧道时,我在日记本上抄下全诗。当写至"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时,车窗外的暮色正将山影拉长成水墨。或许每个登临者都是当代的丹丘子,而华山永远会用它的险峰云海,续写新的《云台歌》。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译文及赏析

⑴西岳:即华山。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⑵“西岳”两句: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绕岳下”。峥:高峻貌。 ⑶盘涡(gǔ)转:车轮的中心处称,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⑷荣光休气:形容...

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译文及赏析

⑴西岳:即华山。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⑵“西岳”两句: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峥嵘:高峻貌。 ⑶盘涡毂(gǔ)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

诗词鉴赏: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创作背景 丹丘子即元丹丘,是一位“素与烟霞亲”的游仙,与李白情志相投,友谊深厚。这首诗是在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 李白送别元丹丘赴华山作仙游时写的,当时李白四十四岁,已经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