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妣事略为中心的追思日记:母亲的身影与记忆
2023年10月15日 阴
晨起忆母
清晨推窗,见庭前桂花零落,忽忆先妣昔年此时必执竹帚扫花,其身影宛在目前。先妣事略中曾记"性洁好整,虽落叶必日扫三次",今枝叶满地竟无人问,不由泫然。
旧物寻踪
整理樟木箱得先妣手泽数件:蓝布围腰一袭,针线包中犹存半截红线,与《先妣事略》所载"每夜篝灯纺织,线缕盈箧"互为印证。最奇者乃裹在油纸中的鞋样簿,扉页楷书"壬戌年制",墨迹如新。
午后雨至,檐溜叮咚,恰似儿时卧病听先妣捣药之声。彼时每咳辄有蜜渍金橘递至唇边,今检视《先妣事略》"子女疾痛必亲调汤药"之语,始知慈母心肠古今同然。
夜读感怀
灯下重读《先妣事略》,至"隆冬乏炭,辄解衣裹儿足"处,忽觉足底生寒。忆及去岁整理遗物,箱底确有两件缀满补丁的夹袄,当时未解其意,今乃知是当年御寒之物。先妣之爱,藏于岁月褶皱处,非细察不能得见。
梦中相见
夜半梦回,见先妣坐于旧居门槛拣豆,青布衣衫与《先妣事略》记载一般无二。欲呼而声哽,但闻喃喃道"七月豇豆肥矣"。醒后查历书,方知明日恰值先妣忌辰,岂非魂梦相通耶?
今日追思,始悟《先妣事略》非惟传记,实为解码往事的密钥。母亲的音容虽渺,然字里行间、物事影里,自有永恒的温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