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张中丞传后续:一段尘封日记中的家国情怀

张中丞传后续:一页泛黄日记里的烽火岁月

偶然发现的檀木匣

整理祖父遗物时,在雕花檀木匣底层发现用油布包裹的日记本。褐色牛皮封面上烫金的"戊戌年"字样已斑驳,内页纸张脆薄如蝉翼,墨迹却依然清晰——这是张中丞嫡孙张允礼在1938年写下的战时日记。

民国二十七年五月初七

"今晨重读祖父《巡台奏议》手稿,见'民心即天心'四字朱批,忽闻城外炮声隆隆。日军舰艇二十余艘列阵闽江口,城中药铺黄连已涨至三块大洋一两..."字迹突然变得潦草,页角有深褐色污渍,似血迹又似茶渍。

跨越时空的对话

日记中频繁出现张中丞生前批注的《孙子兵法》,某页夹着光绪年间台湾府衙的公文残片。七月十二日记载:"按祖父剿匪时'虚实相济'之法,组织学生伪装货郎,将奎宁粉藏于桂圆干内输送前线。"

民国二十七年冬至

"祠堂后墙暗格寻得祖父未呈奏折,言台湾防务七策...今台南已陷,痛哉!夜观星象,见轩辕十四异常明亮,恰似甲午年祖父所见..."此处字迹被水渍晕染,可能为泪痕。

最后可辨的条目是十二月三日:"携祖父佩剑赴金华参军,此去当效法其'守土三不'——不逃、不降、不馁。若得生还,当续写传..."后半页被撕去,只余纸缘细碎毛边。

历史的回响

这本未完成的日记现藏于福州档案馆,与张中丞的象牙朝珠、鎏金怀表共同陈列。2019年策展时,工作人员在封底夹层发现半张泛舟图,题着"孤臣碧血丹心在,付与沧波万古流",落款正是张中丞晚年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