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正月十五日夜:一盏花灯照团圆

正月十五日夜:一盏花灯照团圆

元夕灯火暖人间

正月十五日夜,长安城褪去了冬日的肃杀。朱雀大街上,千盏花灯连缀成星河,照得青石板路泛着暖黄的光晕。我提着新扎的玉兔灯挤在人群里,耳畔尽是孩童的嬉笑与商贩的吆喝。忽有糖炒栗子的甜香飘来,转头见老翁的铜锅正腾起白雾,恍然惊觉这烟火气,才是上元节最动人的灯谜。

灯影里的旧时光

记得儿时正月十五日夜,祖母总用红纸教我剪走马灯。她布满皱纹的手捏着剪刀,在烛光里翻飞如蝶,转眼就变出嫦娥奔月的故事。如今西市灯匠的机械灯笼虽精巧,却再难见宣纸透出的暖柔光晕。墙角那盏褪色的旧宫灯,还留着当年祖父题写的"岁月长安"四字。

月下相逢的隐喻

行至曲江池畔,水面上浮动的莲花灯忽被风吹散。对岸有个戴狐狸面具的姑娘正踮脚够树梢灯笼,石榴红的裙裾扫过残雪。我们隔着一池碎月相望,直到她的身影湮没在鱼龙舞的队伍里——这大概就是欧阳修笔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意境罢。

舌尖上的元宵记忆

  • 赵婆婆家的黑芝麻汤圆,咬开会有桂花蜜淌出来
  • 波斯胡商叫卖的核桃仁馅儿,裹着玫瑰露的异香
  • 最难忘还是母亲手搓的豆沙圆子,糯得能粘住时光

归家时已近三更,巷口卖馄饨的梆子声渐渐远了。瓦檐下的冰凌开始滴水,这是春天在敲门。我把拾到的并蒂莲灯挂在窗前,看它的影子在粉墙上摇晃,突然懂得为何古人说"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日夜的温柔,原是要用一整年来回味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