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日记
春暮论志
暮春时节,杏花纷落如雪。我随夫子与众同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庭,但见夫子轻抚琴弦,余音袅袅间忽停弦笑问:"诸子平日总言'不吾知也',若有人知用尔等,当何以为之?"
子路率尔而对
话音未落,子路已然拱手:"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其声如洪钟,眉宇间锋芒毕露。夫子闻言但笑,转向冉求。
冉有谦逊陈志
冉有沉吟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至于礼乐,以俟君子。"衣袂随春风微动,显其谨慎之态。
公西华礼乐之志
公西华整冠而答:"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玉佩轻响间,尽显雍容气度。
曾皙鼓瑟而答
忽闻瑟音渐缓,曾皙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见夫子颔首,方续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余音未绝,夫子已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归而记之,方悟夫子之志不在经世治国,而在天下大同。四子之志如四时更迭:子路似盛夏雷雨,冉有若金秋硕果,公西华如隆冬瑞雪,而曾皙独得春风化雨之妙。想那舞雩台上飘飞的衣袂,不正是夫子心中礼乐仁和的具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