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静夜思:月光下的独白

静夜思:月光下的独白

一、床前明月光

深夜伏案时,偶然抬头,瞥见窗棂间漏进的月光,忽然想起李白那句“床前明月光”。这银白的光晕,像极了千年前洒在诗人床前的清辉。我放下笔,推开窗,让整个月色倾泻进来——原来城市的夜空也能如此澄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刻的月亮仿佛成了时空隧道,让我看见盛唐那个白衣飘飘的身影。他是否也曾像我这般,在某个辗转难眠的夜,被月光刺中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二、疑是地上霜

空调的冷气与月光交织,书桌上的玻璃杯凝着水珠,确有种“疑是地上霜”的错觉。忽然记起儿时在乡下,秋夜露重,清晨推门看见满地银霜的惊喜。如今钢筋森林里,连霜都成了奢侈品。

关于记忆的断想

  • 祖母用木盆接月光水的传说
  • 中学时与同桌偷溜去天台赏月被记过的往事
  • 去年中秋在急诊室值班时窗外的满月

三、举杯邀明月

倒掉冷掉的咖啡,换上清水。玻璃杯与月光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忽然懂了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孤勇。这月光穿越了三十八万公里,穿过安史之乱的烽烟,穿过数码时代的雾霾,最终落在我掌心,成为最古老的社交媒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四、低头思故乡

月光在键盘上流淌成河,微信里母亲发来后院新开的栀子花照片。忽然意识到,我的乡愁比李白更奢侈——他至少知道故乡在碎叶城,而我出生的小镇已沉入水库,连“低头”的方向都无处可寻。或许这正是现代人的宿命:我们都在月光里打捞着消逝的坐标系。

凌晨三点十四分,月亮西沉。合上电脑前,最后看了眼那句写在便签纸上的“静夜思”。突然明白,伟大的诗篇从来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当月光击中某个灵魂时,自然流淌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