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乡村四月古诗赏析日记

《乡村四月》古诗赏析日记

四月十五日 晴

今日重读宋代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短短二十八字,如一幅细腻的山水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让我对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致与农人生活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诗中之绿:生命的色彩

“绿遍山原”是诗人笔下的第一重意境。这“绿”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充满层次与生命力的。它是由新生的稻苗、茂盛的草木、翠绿的山峦交织而成的浩瀚海洋。我想象自己置身于这片原野,极目远眺,那种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是任何画家都难以完全捕捉的。它不仅仅是颜色,更是万物生长的宣言,是大地在四月最昂扬的脉搏。

水光与烟雨:朦胧的诗意

“白满川”与“雨如烟”则构成了画面的另一维度。水田映照着天光,泛出片片银白,与山野之绿形成恬静而和谐的对比。而“雨如烟”三字更是妙绝,它描绘的不是倾盆大雨,而是如丝如雾的蒙蒙细雨,轻柔地笼罩着村庄,仿佛为一切景物披上了一层薄纱,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的韵味。在这烟雨朦胧中,子规鸟的啼鸣时而清晰,时而隐约,它不仅是声音的点缀,更是在催促着春耕,唤起着游人心中一丝淡淡的、难以名状的愁思与乡情。

人勤春早:最美的劳作诗

诗的后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从景到人。“乡村四月闲人少”,一个“闲人少”便高度概括了四月农家的繁忙景象。最美的风景,恰恰是由这些最忙碌的身影所创造。“才了蚕桑又插田”,仿佛是镜头的一个切换,我们看到农人们刚忙完采桑养蚕的活计,又一刻不歇地转身投入到水田的插秧工作中去了。这种忙碌,不是疲惫的奔波,而是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劳作。它透露出的是一种积极、昂扬的生命态度。诗人没有直接赞美,但在这白描般的叙述中,对农人辛勤的敬意已溢于言表。

我的感悟

《乡村四月》之所以流传千古,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首风景诗,更是一首生活诗、劳动诗。它用最精炼的语言,捕捉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勤的完美融合。在今日快节奏的生活中,读这首诗,仿佛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提醒着我,不要忘记在自然中寻找美,更不要忘记是无数人的辛勤劳作,滋养了我们的生活。那份在烟雨和绿意中踏实耕耘的精神,或许是我们在任何时代都需要葆有的宝贵品质。窗外阳光正好,我合上书页,心中已是一片绿意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