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虞美人·春日记事

虞美人·春日记事

一阕古词里的三月絮语

晨起推窗,忽见院角那株虞美人已绽开三两点胭脂色,在料峭春风中颤巍巍立着,倒教我想起李后主那句"春花秋月何时了"。这纤弱的花枝竟承载着千年词魂,今日特记此春日偶得。

一、词中花影

虞美人此花,在《群芳谱》中记载"单瓣丛生,茎细如丝",恰似《虞美人》词牌本身的清丽婉转。记得少时初读"问君能有几多愁",总不解为何词人要将愁绪比作"一江春水"。而今看眼前这簇新绽的虞美人,花瓣薄得能透光,却偏生在边缘凝着道暗红,倒像是把血泪都化作了纹路——忽然懂得所谓"雕栏玉砌应犹在"的痛彻。

二、园中寻句

晌午携《词综》坐于花下,发现古人咏虞美人者多托物言志。苏轼写"怕被杨花勾引嫁东风",李清照叹"风住尘香花已尽",皆不如李煜"只是朱颜改"五字来得惊心。蚂蚁缘着花茎爬上书页,在"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处徘徊不去,莫非这小虫也识得亡国之痛?

"昨夜小楼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十四字如露如电,照见多少历史褶皱里的泪痕。虞美人花蕊间蓄着的晨露,或许正是词人未干的墨汁。

三、暮色沉吟

黄昏时风雨骤至,忙取油纸遮护花株。雨打纸面声如羯鼓,竟暗合《虞美人》词牌的平仄韵律。想起王国维评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此刻雨幕里的虞美人,不正是从宫廷乐坊流落民间的遗韵?花瓣零落处,泥土里渗开的红,恰似词谱上未干的朱砂圈点。

入夜掌灯重读《虞美人》,忽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与眼前将谢未谢的花朵何其相似——都是把瞬间的绚烂延展成永恒的意象。这大约就是日记存在的意义:让易逝的虞美人,在文字里永远保持绽放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