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一蓑烟雨任平生——记春日独行日记

一蓑烟雨任平生

——记春日独行日记

三月的清晨,微雨如丝。我撑开伞,忽然想起苏轼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索性收了伞,任由细雨沾衣。这潮湿的凉意竟让人莫名安心,仿佛与千年前的诗人有了某种共鸣。

一、雨中的城市

青石板路上泛着水光,行道树的新芽挂着晶莹水珠。路过老茶肆时,蒸腾的水汽混着龙井香扑面而来,柜台收音机里咿呀唱着《牡丹亭》,老板正用铜壶煮着第二道水。这市井烟火气,倒比晴日更显鲜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此刻方懂东坡为何说烟雨不必回避。雨幕中的行人各自匆匆,唯有我慢下脚步,看水洼里倒映的云影碎成涟漪。

二、公园偶得

湖心亭里坐着几位临帖的老人,宣纸边缘被湿气浸出毛边。他们笔下正抄写着《定风波》,墨迹在潮润空气里洇开,恰似远处山峦的黛色。突然有白鹭掠过水面,惊起一圈圈年轮般的波纹。

坐在长廊啃烧饼时,发现木柱上刻着历代游人的题诗。最新的一道墨痕写着:"少年听雨歌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字迹尚未干透。不知是何人留下的感慨,倒让我想起蒋捷的《虞美人》。

三、归途所思

返程时雨势渐猛,梧桐籽随着雨点砸在伞面。路过中学门口,穿校服的少年们嬉笑着挤在屋檐下分食烤红薯,他们书包上晃动的雨滴折射着霓虹灯光。这场景让我想起苏轼后半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暮色中回望湿漉漉的街道,突然明白"一蓑烟雨"不仅是物理的遮蔽,更是面对无常世事的那份从容。人生风雨终难避免,何不学东坡,把骤雨写成诗行?

后记:晾晒的衣裳还滴着水,窗台上那盆茉莉却被雨水洗得愈发青翠。今日特意没带雨具,倒收获了满袖的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