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词的书伴我度秋日

古诗词的书伴我度秋日

窗外的梧桐叶已渐染金黄,秋风拂过书桌,翻动了那本厚重的《古诗词的书》。这本诗集是祖父去年赠予我的,蓝色布面烫金,页角微卷,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与时光的气息。今日得闲,决定记录下与它共度的这个秋日。

晨读:与李白对饮

清晨六时,泡一盏茉莉花茶,翻开《古诗词的书》的盛唐章节。李白的《将进酒》赫然跃入眼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忽然想起昨日工作中的挫折,竟觉豁然开朗。诗人以酒抒怀的豪情,恰似这秋日晨光穿透云层,让人心生壮阔。我用钢笔在页边批注:"千秋豪气,可破一时困顿。"墨迹在宣纸质感的书页上微微晕染,仿佛与千年前的吟唱者完成了一次对话。

午后:李清照的秋愁

下午三时,秋雨淅沥,正好读到《古诗词的书》两宋篇目。李清照的《声声慢》道尽秋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雨珠敲打玻璃窗,与词中的意境交织成片。忽闻邻居孩童吟诵"寻寻觅觅",原来小学语文课正教到这一课。不禁莞尔——这本《古诗词的书》竟是跨越时空的纽带,连接着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遂取宣纸临摹词句,拙劣的毛笔字与印刷体相映成趣。

黄昏的发现

翻阅至书籍附录时,意外发现祖父的批注。在杜甫《秋兴八首》处,他用清瘦小楷写着:"壬戌年秋,携妻游夔州。"计算年份,那应是祖母尚在人间时。忽然明白这本《古诗词的书》不仅是诗集的传承,更是家族情感的载体。手指抚过泛黄的批注,仿佛触摸到四十年前的秋日,祖父祖母并肩立于白帝城头的背影。

夜思:诗词与当代生活

晚间整理读书笔记,思考《古诗词的书》与现代生活的关联。苏轼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何尝不是对快节奏生活的慰藉?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简直是心灵鸡汤的鼻祖。将这感悟发至朋友圈,竟引发热烈讨论。90后同事说最爱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00后表妹则分享了她用嘻哈节奏唱《琵琶行》的视频。原来古诗词从未远离,只是以新的形式活着。

合上《古诗词的书》,秋月已上中天。这一天因诗词而丰盈,因传承而温暖。突然想起书籍扉页祖父的题字:"诗者,天地之心也。"诚哉斯言!这本《古诗词的书》将继续在时光中穿行,将千年的悲欢离合,酿成滋养心灵的甘露。

高一新同学新学校新老师作文

新校园是一本翻开的书,操场是它的扉页,图书馆是深邃的章节,而新老师便是那引路的墨迹。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面容严肃如冬日松柏,眼底却藏着春日的暖流。她的声音沉稳有力,课堂如激流中的磐石,总能稳稳托住我们摇摆的思绪。记得第一堂语文课,她讲述古诗词时,手指轻点黑板,音节跳跃间,仿佛千年时光在指尖流转。板书工整如刀刻,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