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3首:春夜独坐偶记
一、夜读《静夜思》
窗外的雨丝轻叩玻璃,我翻开泛黄的诗册,李白的《静夜思》倏然跃入眼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二十字像一粒石子,在记忆的潭水中激起层层涟漪。幼时祖父握着我的手指逐字诵读的场景犹在昨日,而今他长眠的山岗上,是否也铺着这般如霜的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夜无月,唯有雨声淅沥,却比月光更蚀人心骨。
二、午后邂逅《春晓》
晨起未及品读的孟浩然诗作,在下午茶时分意外重逢。“春眠不觉晓”的慵懒与案头将熄的沉香竟莫名契合。忽然发觉窗外白玉兰已谢了大半,花瓣零落如碎雪——原来春日的流逝,早在鸟啼声中悄然完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咖啡杯底沉淀的,究竟是方糖还是未及挽留的时光?
三、暮色中的《登鹳雀楼》
黄昏时登上小区天台,钢筋森林间偶然瞥见半阙夕阳。王之涣的豪语“白日依山尽”在此刻显出几分荒诞,但“更上一层楼”的期许却愈发鲜明。远处新竣工的玻璃幕墙正将霞光折射成七彩,恍惚间似见盛唐的鹳雀振翅掠过现代穹顶。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追逐的究竟是高度,还是那个愿意思考的自己?
后记
合上诗集时,路灯已亮如星子。三首古诗像三枚棱镜,将平凡的日常折射出斑斓色彩。或许真正的诗意不在书页间,而在我们与文字相遇时,心头那微微一颤的共鸣。此刻忽然懂得:所谓传承,不过是让千年前的月光,依然能照亮今人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