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日晨醒日记
破晓时分的诗意苏醒
清晨五时许,在朦胧中忽闻窗外一阵清越鸟鸣,如孟浩然《春晓》所绘"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境。睁眼时见纱帘透出蟹壳青的天光,昨夜忘记关严的窗缝里,正漏进带着露水气的晨风,将书案上的宣纸吹得微微颤动。
披衣起身推开窗棂,三两只麻雀立即从紫藤架上惊起,振翅时抖落的露珠在朝阳下划出晶亮的弧线。远处村舍飘起缕缕炊烟,与山间晨雾交融成淡青色纱幔,恰似王维笔下"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意境。
庭院里的春日交响
踱步至小院,发现昨夜春雨催开了墙角几簇野蔷薇。粉白花瓣上还缀着水珠,在晨光中宛如撒了一把碎水晶。石榴树下落满深红的花萼,蚂蚁们正列队搬运这意外的馈赠。忽然记起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的词句,此刻却无"浓睡不消残酒"的惆怅,唯有满心清澈的欢喜。
晨光中的生活印记
灶间传来母亲熬粥的声响,新米的香气混着柴火味飘来。父亲在井台边磨着镰刀,金属与青石的摩擦声惊起了竹篱上的白头鹎。这般场景让我想起陆游"晨炊躬稼米"的诗句,千年前的晨曲与此刻竟如此相似。忽然发觉石阶缝隙里冒出几株蒲公英,明黄色花朵像小小的太阳,难怪范成大要说"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坐在老槐树下记这篇日记时,斑驳树影在纸页上摇曳。邻居家晾晒的蓝印花布在风里舒展,宛如浮动的水墨。方才飞走的麻雀又回来了,在晾衣绳上排成五线谱般的队列。这个被鸟鸣唤醒的清晨,让我真正懂得了古人为何总将"莺啼燕语报新年"视作春天最珍贵的馈赠。
永恒的诗意刹那
合上日记本时,阳光已漫过东墙。那些被露水洗净的鸟鸣、带着土腥气的春风、灶膛里噼啪作响的柴火,都成为镌刻在时光里的诗行。正如杨万里所言"日常睡起无情思",但若用心聆听,每个平凡晨晓都藏着"处处闻啼鸟"的惊喜。这或许就是生活馈赠给我们的、永不褪色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