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雨霖铃·寒蝉凄切古诗词解释

雨霖铃·寒蝉凄切——秋雨长亭别绪录

癸卯年八月廿三 阴雨绵绵

清晨醒来时,窗外已是淅沥雨声。推窗见那槐树枝头,竟真有几只寒蝉附着,在冷雨中发出断断续续的哀鸣。这景象蓦然让人想起柳七那阙《雨霖铃》的开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一、寒蝉之意象

古诗词中“寒蝉”从来不只是秋虫,更是愁思的载体。《礼记》载“孟秋之月寒蝉鸣”,而曹植《赠白马王彪》中“寒蝉鸣我侧”已显悲凉。柳永此词将寒蝉与长亭、骤雨交织,寒蝉的哀鸣不仅是天气转凉的信号,更成了离人心曲的外化。我窗棂上这几只寒蝉,翼翅被雨水濡湿,鸣声时断时续,恰如人间欲说还休的别语。

二、长亭之空间

午后雨稍驻,我特地去城南旧驿道寻那座宋代长亭。青石板上积水如镜,倒映着亭角残破的鸱吻。古人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皆是送别之地。李白《菩萨蛮》谓“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晏殊《浣溪沙》亦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这座长亭石柱上,至今可见深深浅浅的刻痕,皆是历代离人丈量别绪的尺规。

三、骤雨之时节

傍晚时分骤雨又至,躲在长亭内看雨帘垂天。柳永笔下“骤雨初歇”的微妙时刻最是动人——雨止而云未散,泪尽而悲未绝。杜牧《齐安郡中偶题》有“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亦是捕捉这般明暗交织的时分。此刻檐角滴水坠入青苔,每一声都像更漏,计量着离别迫近的时辰。

归途见路边积水潭漂着几片梧叶,忽然懂得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深意。最重的离愁往往说不出口,就像这秋雨浸透衣衫,冷意是慢慢渗到骨子里的。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柳词“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今日方知真味。

今人已不用长亭送别,但机场车站的送行台上,何尝不是同样的“兰舟催发”?寒蝉虽渐绝迹,而手机里断续的语音消息,岂非数字时代的凄切蝉声?骤雨会淋湿古今所有的离别,只是今人少了那柄油纸伞罢了。

夜深沉时雨声又起,在日记上抄录《雨霖铃》全词,墨迹被空气里的湿汽洇染开来,像化开的泪痕。千年词心穿越时空,在此秋夜与我相遇。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霖铃·寒蝉凄切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翻译赏析 朝代:宋代 作者:柳永 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

雨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霖铃·寒蝉凄切_柳永的词原⽂赏析及翻译1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催发。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全词鉴赏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