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杂诗中的春日絮语

晨起偶得

清晨推窗,忽见院角桃枝绽出三两花苞,粉瓣裹着晨露,倒叫我想起王维《杂诗》中那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古诗杂诗里的草木情思,竟穿越千年与此刻的春光叠印。

诗笺里的温度

翻检旧书箱,找出中学时抄录古诗杂诗的蓝皮本子。泛黄纸页间还夹着干枯的银杏叶,当年用稚拙笔迹写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此间'故乡'二字,读来总教人鼻尖发酸。"如今再读,忽觉古诗杂诗最妙处,正在于用寻常物事酿出百转愁肠。

午后随想

泡得龙井一盏,看茶叶在青瓷杯里舒展如小舟。忽然记起陶渊明《杂诗十二首》里"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这古诗杂诗中的飘零感,与当代人隔着屏幕的孤独何其相似。手机弹出朋友消息:"周末去郊外看花吗?"手指悬在屏幕上方,竟不知如何作答。

暮色诗心

晚风掠过小区新栽的樱花树,落英簌簌如雪。想起李商隐《杂纂》里"樱花永巷垂杨岸"的句子,这些古诗杂诗里的意象,总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苏醒。打开笔记本写下:"三月廿三,晴。古诗杂诗教会我们,永恒的不是春光,是人与万物的相望。"

临睡前重读《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句子在台灯下微微发烫。或许日记的意义,就是让这些古诗杂诗般的瞬间,在时光长河里留下星火般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