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读青古诗有感
清晨推窗,恰见院角一株老梅新绽三两花苞,忽忆起昨夜所读《青古诗选》中"疏影横斜水清浅"之句。这本泛黄的诗集是祖父旧藏,纸页间还夹着几片风干的梧桐叶,叶脉里仿佛仍流淌着唐宋的月光。
青古诗里的时光褶皱
午后携书至溪畔,流水正应了"清浅"二字。翻开《青古诗选》第七卷,那些关于春水的吟咏忽然鲜活起来——"微波潋滟晴方好"的明媚,"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丰腴,竟与眼前景致叠印成趣。突然明白古人所谓"以诗证境"的妙处,这些文字原是穿越千年的观景台。
特别记得集中收录的佚名诗人《春溪独钓》:"青竿白鹭两相忘,古诗新酒共斜阳。"此刻我虽无酒,却将诗集半浸溪水,看墨迹在涟漪中微微荡漾,恍若看见古人正将新写的诗句系在柳枝上,任春风送往下一个千年。
暮色里的古今对话
归途遇细雨,躲进村头老茶肆。掌柜见湿漉漉的诗集,竟从柜台下取出同样版本的《青古诗选》,说是当年知青所赠。我们对着"青箬笠,绿蓑衣"的段落会心而笑,檐角雨滴渐渐与诗中的"细雨鱼儿出"达成默契。忽然惊觉,这寻常一日里,青古诗早化作连接时空的暗线。
掌灯时分,将今日所见记在祖父用过的砚台旁。墨块研磨时散发松香,竟与诗集中"松烟入墨"的记载分毫不差。或许真正的青古诗魂,从来不在泛黄的纸页里,而在每个与古人产生共鸣的刹那,在那些突然读懂千年前某次心跳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