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遇松
清晨推窗时,那株老松的枝桠正将第一缕阳光筛成碎金。记得《松古诗》中"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句子,此刻竟在露台花盆里那株三十年树龄的五针松上得了印证。青褐色的树皮皴裂如古书,针叶上宿露未晞,让我想起去年在黄山见到的迎客松——那才是真正"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气象。
松针记事
午后整理旧书箱,忽然飘落几片枯松针。原是去年深秋夹在《王维诗集》里的,当时正读到"明月松间照"的句子,便顺手将窗台落松存入书页。此刻摩挲着发脆的针叶,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松树与时间并提。这些细如钢针的叶子,在《松古诗》里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君子骨,在我抽屉中却成了凝固时光的琥珀。
烹茶听松
傍晚用松果生炭煮茶,毕剥声里爆开松脂的清香。茶烟袅袅中翻开《全唐诗》,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的狂放与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的沉郁交替浮现。忽然察觉窗外的松枝正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影,像极了古人用松烟墨写就的狂草。这株伴我七年的老松,此刻正用枝桠朗诵着无人记录的松古诗。
夜松私语
入夜后风雨骤至,阳台上传来松针扫过栏杆的沙沙声。起身查看时,见月光穿透雨帘,给摇曳的松枝镀上银边。想起苏轼"偶听松梢扑鹿"的闲适,又忆及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孤寂。这株城市里的松树,终究难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壮阔,但它用二十年光阴在混凝土森林里写就的松古诗,或许更接近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印记。
合上日记本时,一枚新落的松针斜斜插在封皮褶皱里。这绿色的小箭矢,射穿了陶渊明"抚孤松而盘桓"的魏晋风度,穿透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文人倔强,最终停泊在我的牛皮纸扉页上——原来最动人的松古诗,从来都写在生活与时光的缝隙里。
还有哪些古诗体现了夜晚的静谧氛围
【作者】邵雍 【朝代】宋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音标】yuè dào tiān xīn chù 月 到 天 心 处 fēng lái shuǐ miàn shí 风 来 水 面 时 yì bān qīng yì wèi 一 般 清 意 味 liào dé shǎo rén zhī 料 得 少 人 知 【注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