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明古诗日记:寻迹古韵,心栖诗境

明古诗日记:寻迹古韵,心栖诗境

癸卯年仲夏初六·晴

晨起推窗,见庭前竹影婆娑,忽忆昨夜读《明诗别裁》中高启《寻胡隐君》之句:"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顿觉胸中如有清泉涤荡,遂决意效古人雅趣,携卷往城西园林寻诗境。

一、曲径通幽处

青石板路蜿蜒入深翠,蝉声时断时续如古琴泛音。手持泛黄诗卷漫步,竟与袁凯《京师得家书》"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之境暗合。荷塘畔见老翁垂钓,其态俨然王恭《春雁》"春风一夜到衡阳"中悠然意趣。忽有稚童追逐蝴蝶掠过,惊起池畔白鹭,恰应了杨基《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的生机盎然。

二、亭中小憩得悟

于沉香亭歇脚时,翻到李梦阳《秋望》"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忽觉眼前碧波竟似泛出黄河水的浑厚。两位老者正在亭角对弈,落子声间杂着"闲来写就青山卖"的感慨,分明是唐伯虎《言志》诗境的现代映照。石桌纹理如诗行蜿蜒,恍惚见五百年前诗人亦在此挥毫泼墨。

三、暮色诗心归

日影西斜时行至茶寮,老板娘以青瓷碗奉茉莉香片。氤氲水汽中想起徐祯卿《偶见》"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此刻虽无骏马桃花,但暮色浸染飞檐的景致,与古人情怀遥相呼应。归途见霓虹初亮,现代光影与脑中明诗交织成趣,方悟何景明《竹枝词》"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的苍茫,原是古今相通的生命体验。

是夜整理日记,发觉明古诗绝非尘封古董。那些跨越时空的明月清风、人生慨叹,仍在现代人心灵深处激起回响。当我们在车水马龙间蓦然驻足,或许就能听见五百年前某位诗人与此刻心跳的共鸣。这或许就是钱谦益编《列朝诗集》时,想要守护的文化血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