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日晨醒日记
2023年3月15日 星期三 晴
晨光微熹时
今晨五时三刻,在朦胧中忽闻窗外阵阵鸟鸣,如孟浩然《春晓》所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睁眼时见纱帘透进蟹壳青的晨光,竟比往日醒得早了许多。这春日的晨光似有魔力,教人再难入睡。
窗前即景
披衣起身,推开东窗。但见:
三两只麻雀在香樟枝头跳跃,羽翼沾着露水折射晨光;
远处工地围墙外,野蔷薇已攀出几簇新绿;
楼下早点铺蒸笼的白汽袅袅上升,与晨雾混作一处。
春日闲思
想起少时读《春晓》,总不解"夜来风雨声"如何能"花落知多少"。而今三十有五,方知这二十字里藏着天地大美——昨夜确有过细雨,今晨水泥地上却不见残红,原来城市里的花,早被环卫工人扫去了。
市井烟火
六时许下楼买豆浆,见:
穿蓝布衫的老伯正给报亭支起遮阳棚;
穿校服的少年咬着烧饼追赶公交;
环卫车播放着《兰花草》缓缓驶过。
忽然一只白蝴蝶掠过早点摊,竟无人注意这春日的信使。
午后追忆
下午整理旧书,翻出泛黄的《唐诗三百首》。手指抚过"春眠不觉晓"那页,墨香混着樟脑味,忽然记起二十年前外婆家后山的清晨。那时林间的鸟鸣如雨滴落玉盘,山溪畔的野花自开自落,何曾需要人数算?
暮色感怀
傍晚散步至社区公园,见几个孩童在草坪追逐纸鸢。想起晨起时那些鸟儿,此刻已归巢了吧?现代人的"春晓",终究与唐人不同。我们听着闹钟醒来,在钢筋森林里寻找诗意。然则千年流转,那"处处闻啼鸟"的生机,仍是春天最动人的注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