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 蝉

夏日记:古诗《蝉》中的林间清音

午后偶闻蝉鸣

晌午小憩时,忽闻窗外传来断续蝉声,蓦然想起虞世南那首《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五言绝句如清泉般淌过心田,索性执笔记录这被古诗点亮的夏日时光。

林间寻声

循声至小区后山的槐树林,蝉鸣渐成磅礴之势。阳光透过叶隙洒下碎金,每棵树上都栖着数只墨色精灵。它们振动鼓膜的模样,恰似古诗中"緌冠饮露"的雅士,二十八字竟道尽千年蝉韵。

突然领悟诗人以蝉喻己的深意:那"居高声远"何尝不是对文人风骨的诠释?蝉餐风饮露的孤高,不正是士大夫追求的精神境界?现代都市里,我们可还保有这份纯粹?

古今蝉语

翻开随身带的《全唐诗》,发现咏蝉之作竟有百余首。骆宾王狱中闻蝉而作"露重飞难进",李商隐以"本以高难饱"自况,蝉鸣始终是诗人情感的镜像。此刻耳畔的蝉声与古籍里的平仄渐渐重叠,仿佛进行着穿越时空的和鸣。

自然启示录

观察发现蝉翼上精致的脉络,想起法布尔《昆虫记》记载它们需蛰伏数年才换得盛夏欢歌。这让我重新审视古诗"流响出疏桐"的深意——短暂的生命也要唱响整个夏天,或许这才是最动人的生存哲学。

归家时蝉声仍萦绕耳际。电子钟显示18:00,蝉鸣将随暮色渐歇,但古诗与自然共同谱写的夏日交响,已深深镌刻在这个平凡的午后。突然明白:所谓诗意,不过是在喧嚣世界里,仍能听见一只蝉的独白。

)

关于蝉的诗句古诗合集

《蝉》 ——宋·苏轼 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 《蝉》 ——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唐·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关于蝉的古诗 蝉的古诗 关于蝉的古诗 导语:蝉的一生要花许多时间...

《蝉》的诗句合集

写蝉的诗句 1 1、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闻新蝉寄桂雍》 2、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感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 树带声飞。——唐·卢殷(《晚蝉》) 3、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画蝉》 4、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

古诗《蝉》赏析

古诗《蝉》赏析 古诗《蝉》赏析 蝉 〔唐代〕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

四年级《蝉》古诗

四年级《蝉》古诗 《蝉》唐代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从虞世南的《蝉》一诗,我们可以悟出此种“状物类”文章的三条写作要点:1.要选择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事物来写。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的“物”之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十首关于蝉的古诗词

十首关于蝉的古诗词 1.《蝉》作者: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2.《所见》作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3.《在狱咏蝉》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的古诗的意思解释

蝉的古诗的意思解释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译文:有一只蝉正低着头吮吸清凉的露珠,它的鸣叫声从高大的梧桐树中传来。由于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会传得很远,而不是凭借秋风的力量。扩展资料:《蝉》赏析:这首...

《蝉》古诗 原文的意思

《蝉》古诗原文的意思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意思如下: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它的叫声不断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声音之所以远近都能听见,这并非借助秋风的力量。诗人以蝉自比,表达了自己清高远大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诗人通过描写蝉的生活环境...

描写蝉的诗句古诗

描写蝉的诗句古诗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霜月》 唐·李商隐 4.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 清·袁枚 5.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