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所见所思
五月廿三 晴空万里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我便循着黄河涛声来到这座千年古楼。鹳雀楼朱漆斑驳的立柱在晨光中泛着暗红,飞檐上铜铃随风轻响,仿佛在诉说王之涣登临赋诗的盛唐气象。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扶着雕花栏杆极目远眺,果然见得汾河与黄河交汇处金波浩荡,中条山青黛色的轮廓在天际蜿蜒。太阳从云层裂隙洒下光柱,恰似为奔流的黄河镀上碎金。几个当地老人坐在石阶上闲聊,说秋日来时更能看见成群的鹳鸟掠过楼阁,可惜现在不是季节。
时空交错处的遐思
抚摸着冰凉的汉白玉栏板,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要登高作赋。当视野挣脱市井街巷的束缚,心灵也随之豁然开朗。那位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人,或许就站在这个位置,看着同样的水脉奔涌,同样的群山沉浮。千载时光在此刻坍缩成一片薄薄的琉璃,隔着时空与古人共享这份天地壮美。
楼下有研学的小学生齐声诵读《登鹳雀楼》,童声琅琅惊起檐角栖鸟。忽觉文明传承竟是如此具体——每代人都重新登上这座楼,重新看见山河依旧,重新体会那份超越时空的登临之喜。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黄河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暮色渐合时仍不舍离去。看夕阳真的缓缓沉入中条山脊,河面由金黄转为暗红最终化作铁灰。对岸灯火次第亮起,如星子落满人间。忽然彻悟“更上一层楼”不仅是空间上的攀登,更是精神上的向上求索。唯有不断突破认知的局限,方能见得生命更辽阔的风景。
归途脑中仍回响着黄河涛声。这座楼阅尽千年兴衰,而每个登临者都只能截取它漫长生命中的片刻。但正是这无数个片刻的凝视与感悟,让鹳雀楼不再只是砖石木构,而是化作了中华文明精神图谱中永恒的坐标。
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说课稿合集
《登鹳雀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登鹳雀楼》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 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 于事。全诗仅 20 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 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