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秋日黄昏的思绪
傍晚时分,我独自站在江畔,望着天边渐渐沉落的夕阳,忽然想起崔颢《黄鹤楼》中的那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金色的余晖洒在江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仿佛无数细碎的愁绪在水面跳跃。
一、落日与归途
西沉的太阳像一枚熟透的柿子,将云层染成橘红色。江对岸的芦苇丛在晚风中摇曳,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翅膀沾着霞光。这景象让我想起儿时放学路上,总爱追着夕阳奔跑,以为跑得快些就能留住光明。如今异乡漂泊多年,才懂得“日暮乡关”四字里,藏着多少游子欲说还休的怅惘。
二、烟波里的记忆
货轮鸣着汽笛驶过,搅碎满江霞影。水雾升腾间,恍惚看见故乡的石板桥。记得阿婆常在桥头卖栀子花,白瓷般的花瓣沾着晨露,香气能飘过整条巷子。此刻江风裹着柴油味扑面而来,却让我莫名嗅到记忆里那缕清香。或许乡愁就是这样,在某个猝不及防的黄昏,突然从烟波浩渺处漫上心头。
三、光影交织的愁绪
对岸高楼陆续亮起灯火,像散落的星子倒映在墨色江水中。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母亲发来消息:“阳台的菊花开了。”配图里,金丝皇菊在夕阳下舒展花瓣,花盆边沿还留着父亲浇水时溅出的泥点。这帧画面与眼前暮色重叠,让我想起《古诗十九首》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原来千年过去,黄昏依然在替人们收藏说不出口的思念。
归途的站台上,晚风卷着落叶打旋。远处广告牌亮起暖黄灯光,像黑夜睁开的温柔眼睛。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愁绪托付给落日:或许正因为光明的消逝最能见证孤独,而黑暗来临前的绚烂,恰似人生所有遗憾的回光返照。
暮色渐浓时,我拍下江面最后一道霞光。照片里,粼粼水波化作金色绸缎,对岸的灯塔恰如一枚银针,将天与地、乡愁与远方,细细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