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早梅古诗文寻芳日记

早梅古诗文寻芳日记

腊月二十日 微雪初霁

晨起推窗,忽见薄雪覆庭,一缕冷香乘隙而入,倏然想起张谓《早梅》中"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之句。遂裹裘携册,踏雪寻访城西梅谷,欲印证古诗文中的早梅风骨。

暗香浮动古诗境

梅谷入口尚未见花,先闻幽香。这香气不似桂之甜腻,不同兰之清冷,恰如王安石《梅花》所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丝丝缕缕穿透寒雾,牵引着人往深谷行去。转过结冰的溪涧,忽见岩壁间斜逸数枝,缀着珠玉般的花苞——正是早梅!萼片托着未绽的玉魄,宛若李商隐"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的具象,在苍褐枝干上写着生命的倔强。

诗文对照见真意

翻开随身携带的《咏梅诗选》,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的景象赫然眼前。触摸梅枝基部,果然积着温润的腐殖土,与周边冻土迥异。忽悟古人观察之精微:早梅之"早",非争春之早,而是深谙冬藏春发之道的智慧。那些以为咏梅仅止于傲寒的解读,未免辜负了诗家心意。

午时晴光转

日光渐烈,雪融成珠,从梅梢簌簌坠落。此时方知苏轼"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之妙——阳光下的早梅确泛着浅浅红晕,但虬枝铁干始终保持着霜雪淬炼过的风骨。取竹筒接梅上雪水,忽见花瓣投影在简中晃荡,恍若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的意境,只可惜缺了共赏的知音。

归途所得

日斜返程时,衣袂已浸透梅香。想起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痴语,不禁莞尔。今人总说古诗文遥不可及,其实不过缺了这般身临其境的印证。早梅还是千年前的早梅,诗心亦当是相通的诗心。暮色中回望梅谷,但见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整个山谷仿佛变成一页正在呼吸的诗笺。

是日记之:物候虽随时光更易,然草木精神终古相通。愿常怀诗心观万物,使眼之所见皆成文章,鼻之所嗅俱含文气。今岁早梅已烙上诗文的印记,来年重访,当带新得与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