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守岁诗话:除夕夜记

守岁诗话:除夕夜记

一、守岁缘起

“守岁”二字,自古便是除夕夜最诗意的注脚。杜甫《杜位宅守岁》中“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的温馨,苏轼《守岁》中“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的慨叹,皆将时光流逝与人间温情交织成节日的底色。今夜,当城市灯火渐次亮起,我亦效仿古人,在书房一角展开这场与时间的对话。

二、岁暮光影

窗外寒星零落,室内暖气氤氲。母亲在厨房炖着鸡汤,蒸汽模糊了玻璃窗,恍如白居易《客中守岁》中“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的氤氲愁思。但今时不同往日,视频通话里姑母一家正举杯邀约云端共饮,科技让“守岁”跨越山海,恰似古人诗中“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的意境延伸。

• 古今守岁之变

古人守岁要点长明灯、焚香守夜,而今电子灯笼与智能香薰机延续着仪式感;昔时“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的喧闹,化作今日家族群里抢红包的叮咚声。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时光的敬畏与相守的执念。

三、诗中的守夜人

翻检陆游《除夜雪》中“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的雪夜守岁,忽闻今宵天气预报说翌日将降雪。这种跨越八百年的气候呼应,令人生出奇妙的时空交织感。或许所有守岁人都是时间的学徒,在岁末钟声里研习告别与迎接的永恒课题。

• 守与望的辩证法

“守”是坚守旧岁最后的温存,“望”是眺望新岁初生的曙光。如同李世民《守岁》诗云“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我们在辞旧迎新间完成心灵的过渡仪式。此刻父亲正更换新春联,鲜红纸墨书写着“岁岁平安”,恰是“守”字最朴素的愿景。

四、守得云开见月明

零时将近,城市上空绽开烟花。想起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千古绝唱,而今环保电子鞭炮声同样烘托出喜庆。在这新旧交替的缝隙里,忽然读懂苏轼“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的警醒——守岁不仅是守候时间,更是守护初心。

晨光微熹时,守岁人终可安眠。枕畔那本摊开的古诗集,正停留在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的“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千年诗脉与当下温情,都在“守”字中得以永恒。当第一缕曙光染亮窗棂,我们守住的不仅是旧岁最后一夜,更是人间值得延续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