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亭的古诗:雨日小亭独坐记
一檐风雨一亭秋
清晨推窗时,檐角已挂满晶亮的雨帘。忽然想起东坡《南乡子》里"小亭幽槛雨霏微"的句子,便撑伞往园中那座青瓦六角亭走去。石板缝里钻出的蕨类植物沾着水珠,像缀满翡翠的绿绒毯,一直铺到亭阶前。
苔痕上阶绿
褪了漆的栏杆摸着沁凉,石桌上还留着昨夜未干的雨痕。忽然记起白居易《亭西墙下闲步》中"有亭必有竹,有竹必有风"的意境,可惜此处无竹,唯有两株老梅虬曲的枝干在雨中轻颤。从檐角望出去,池塘水面被雨点击出千万个同心圆,恍惚间竟与张岱《湖心亭看雪》里"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景致重叠。
"独坐幽亭里,茶烟袅细香"——这方丈之地竟成了与古人对话的秘境。雨声渐密时,忽然明白为何古人总爱在诗中筑亭:杜牧的"亭亭千尺倚苍寒",李清照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原来都是要把心事说给四角飞檐听。
檐铃说旧年
亭角铜铃在风里叮咚,让人想起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惆怅。翻开发黄的笔记本,发现三年前同样雨季写下的句子:"亭中看雨如读诗,一行浅,一行深。"忽然笑自己终究逃不过古人窠臼,连感悟都带着唐宋的釉色。
留白处生香
雨停时,阳光把亭柱的影子拉得修长。石缝里几朵无名野花沾着水珠绽放,倒应了杨万里"闲看儿童捉柳花"的鲜活。收拾茶具起身,发现亭柱上不知谁刻的"坐久不知香在室"已生出青苔,这倒比任何古诗都更妙——原来有亭之处,时光自会题诗。
归途数着石板上的水洼,忽然懂得古人建亭的深意:不是为看风景,而是让风景来看你。就像此刻,满园雨气正追着我的衣角,要跟回书房继续写未完成的日记。
.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