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踏雪寻梅——题梅古诗日记

踏雪寻梅——题梅古诗日记

腊月十七日 大雪初霁

晨起推窗,见天地皆白,昨夜悄然而至的雪为整个世界覆上了一层素银。忽忆起古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虽咏雪,却暗合梅韵。心念一动,决意效仿古人雅趣,踏雪寻梅,以践昨日读《题梅古诗》而生之向往。

山径寻幽

踏雪而行,吱呀之声如天然丝竹。城西卧云山向来多梅,此时雪压青松,山径难辨,唯见几行疏落足迹蜿蜒向上,想必亦有同好之人先行。寒风拂面,反觉神清气爽,想起《题梅古诗》中“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之句,此刻方知诗人对梅之怜爱何其深沉——这凛冽寒风,于赏梅人虽是考验,于梅却是磨砺风骨的必需。

半山腰忽见一株老梅斜出石缝,枝干黝黑如铁,其上积雪与淡黄梅花相映成趣。近观之,花瓣五出,晶莹剔透,蕊间犹含冻霜,幽香似有还无,需静心凝神方可捕捉。此情此景,顿悟古人为何总将梅与雪并提——“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微妙的较量与互补,恰是天地造化最精妙的安排。

诗境印证

于梅树下拂石小坐,取出随身携带的《题梅古诗集》。翻至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禁莞尔——眼前之梅岂止数枝?然其“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之句,却道尽梅之精髓。雪有形而无香,梅兼得形神,这暗香须用心而非用鼻嗅得,乃是灵魂之间的低语。

又读陆游“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观此梅在凛冬盛放,不与百花争艳,却自成一道风景。忽然了悟:梅之傲,非傲慢之傲,乃是傲骨之傲,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是在寒冬坚信春之必至的豁达。这岂非正是古人反复题咏梅花的深意?

归途所思

日落时分,踏雪而归。衣襟犹带寒香,心中充盈暖意。此次寻梅,不仅得见梅花真容,更似与千百年前的诗人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以墨为魂,以梅为媒,将不屈的精神与高洁的志向凝结在字句之间,待后人于雪中梅下蓦然领会。

记得《题梅古诗》中有一首佚名之作:“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此刻方解其意——梅之开放,原是为了预告整个春天的来临。每一个在寒冬中坚守的灵魂,都应当怀揣这样的信念:今日之坚守,必能换来明日之芬芳,且这芬芳终将弥漫天地,温暖人间。

暮色渐浓,回望西山,梅影已隐于苍茫,但那缕幽香仿佛仍萦绕心间。遂提笔记录,惟愿此心常驻梅韵,不负今日踏雪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