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诗鉴赏日记:在平仄中寻找青春的诗意
2023年10月15日 晴
今天的语文课上,李老师带我们深入鉴赏了杜甫的《春望》。当"国破山河在"的沉郁顿挫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时,我突然意识到,高二的古诗鉴赏课正在悄悄改变着我的思维方式。
平仄格律里的情感密码
分析"感时花溅泪"的拗救句式时,发现诗人用音律的跌宕模拟了哽咽之态。这让我想起上周月考作文被批"情感表达生硬",或许可以借鉴这种"以声传情"的手法?我在笔记本上记下:"写议论文时,尝试用排比句制造韵律感"。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原来七言的停顿藏着这么多情绪
意象系统的当代启示
讨论"烽火连三月"的战争意象时,联想到昨天新闻里的国际冲突。古诗里的"家书抵万金",在微信时代变成了"已读不回"的焦虑。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这代人该如何用现代语言传承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
课后延伸思考
- 尝试将"白头搔更短"的白描手法运用到人物描写中
- 比较李白夸张修辞与短视频时代的表达差异
- 在周记里实验"以乐景写哀情"的抒情方式
放学时,校园广播正播放《经典咏流传》的改编版《春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让我突然明白:高二的古诗鉴赏课,原来是在教我们用千年的智慧,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诗行。
(全文共计612字)
高二古诗词鉴赏
高二古诗词鉴赏(二) 6.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
高中古诗词鉴赏-高中古诗词鉴赏20首
高中古诗词鉴赏 20xx年01月28日诗歌大全 1、《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高中古诗鉴赏100首合集
高中古诗鉴赏 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评析 】这是写景诗 。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 “空山 ”寂绝人迹,接着以 “但闻 ”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高中古诗词鉴赏
1、《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
2025届成都高二语文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考试古诗鉴赏《晚兴(陆游...
2025届成都高二语文上学期全市期末调研考试古诗鉴赏《晚兴(陆游)》详注+译文 晚兴 陆游 白布裙襦退士装,短篱幽径独相羊。莎根蟋蟀催秋候,稗穗蜻蜓立晚凉。屈子所悲人尽醉,郦生常谓我非狂。知心赖有青天在,又炷中庭一夕香。【题解】晚兴:至晚未衰之兴致。【作者】陆游:(1125—1210)宋越州山阴人,...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合集
十首高中课外古诗词及鉴赏 1、江上 宋代: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鉴赏: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 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 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 则起波浪,荡漾...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高中课外古诗词赏析20首 1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高中古诗词课外鉴赏合集
高中古诗词鉴赏 20xx 年 01 月 28 日诗歌大全 1、《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
高中语文经典古代诗词鉴赏20例,必看!1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评析】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抒发了诗人怡然自得之情。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