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五丝的古诗:端午忆旧与乡愁

五丝的古诗:端午忆旧与乡愁

一、五丝的古诗与端午记忆

清晨翻到一首《五丝》的古诗:“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突然想起儿时端午的种种。五丝,即五色丝线,是端午系臂的习俗,古人认为它能辟邪驱瘟。诗中“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的句子,更让我想起家乡龙舟竞渡的热闹场景。

古诗摘录: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二、五色丝线里的童年

记得祖母总在端午前夜,用青、白、红、黑、黄五色丝线编成手环。她边编边念叨:“五丝系臂,百病不侵。”那时只觉得彩线好看,如今才懂其中沉淀的文化与牵挂。古诗里“截竹竞萦丝”的画面,与记忆中祖母灯下编丝的身影渐渐重叠。

记忆碎片:

  • 祖母用艾草煮水给我们洗澡
  • 门楣上高悬的菖蒲剑
  • 五丝手环在腕上褪色却舍不得摘

三、他乡端午的怅惘

如今客居城市,超市的真空粽子总少了竹叶香。读到“水底深休也”时,突然想起家乡的龙舟号子——那些赤膊的汉子,鼓声里翻飞的船桨,竟与两千年前的楚地风俗一脉相承。五丝的古诗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记忆的闸门。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况味,在钢筋森林里愈发浓烈。五色丝线仍在,只是少了为你系丝的人。

四、寻找消逝的端午

古诗最后“日中还贺之”的欢庆,映照着当代节日的冷清。今年端午,我决定重拾旧俗:买来彩线仿编五丝,虽歪歪扭扭,却仿佛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五丝的古诗不再只是文字,它成了连接古今的丝线,串起我们对传统的敬畏与乡愁的安放。

或许,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首待解读的古诗。当我们用双手复刻旧俗时,便是在为时光注解,为记忆续写新的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