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病中偶读陆游有感

病中偶读陆游《病起书怀》有感

十月廿三 阴雨绵绵

晨起咳喘不止,喉间如风箱嘶鸣,只得告假卧床。窗外秋雨敲打青瓦,药炉白雾氤氲中,信手翻得放翁诗卷,忽见"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之句,胸腔竟涌起奇异共鸣。这缕穿越八百年的药香,仿佛专为治愈今时今日的病躯与心病而来。

药石之外的处方

放翁在病中犹念"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而我卧病三日,所思不过积压的文书、延宕的会议。医者治身,诗者医心。陆游以病躯为药引,熬煮出一剂忧国忧民的赤诚,令我这现代病夫汗颜。忽然懂得中医所谓"上医医国"的真谛——原来真正的良方,从来不在茯苓当归之间,而在胸中是否藏着比自身病痛更广阔的天地。

病历之外的症候

咳嗽稍歇时细想,现代人病中总是急迫地测量体温、吞服抗生素,却罕有人如古人般藉病观心。陆游病起挥毫"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我们病愈后不过匆忙补上工作进度。医学昌明的时代,我们治愈身体的速度快了百倍,却丢失了在病中与灵魂对话的古老智慧。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更难医治的现代病?

诗笺如药笺

黄昏时雨势渐收,咳喘已平复大半。重读"位卑未敢忘忧国"一句,忽然觉出其中深藏的医理:当精神聚焦于更大格局时,肉体的病痛便会减轻其威慑力。这或许就是文化基因的力量——那些镌刻在诗句里的忧思与豪情,比任何药石都更能疏通生命的郁结。今日当以诗代药,以忧思通经脉,写下这篇日记时,竟觉气息渐畅,仿佛有股暖流自丹田升起。

夜已深,合上诗卷时蓦然想起《黄帝内经》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放翁的病中吟哦,或许正是抵达此境的秘径。明日病愈当重拾听诊器,不仅诊察脉象虚实,更要倾听那些被现代医疗忽略的文化脉动——这该是中西医结合的另一重深意罢。

请解释陆游《偶读旧稿有感》全诗,重点分析'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

请解释陆游《偶读旧稿有感》全诗,重点分析'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两句的深刻含义。答案:全诗前两句'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表达了陆游对自己作品的谦逊和对文坛过高期待的感慨。后两句'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是诗歌核心:1)'挥毫当得江山助'体现了陆游认为诗歌创作需要山水灵感滋养的...

陆游《偶读旧稿有感》中“不到潇湘岂有诗”的上一句是:___。_百度文...

陆游《偶读旧稿有感》中“不到潇湘岂有诗”的上一句是:___。答案:挥毫当得江山助 解析:本题考查陆游名句的连贯记忆。该联诗出自陆游晚年对创作生涯的总结,强调自然山水对诗歌创作的激发作用。上句“挥毫当得江山助”提出创作需要江山之助的观点,下句“不到潇湘岂有诗”以潇湘为例具体论证,二者构成递进...

古诗赏析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