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三·微雨初霁
清晨推开木窗时,古诗池水正泛着粼粼青光。昨夜细雨在池面留下无数同心圆,像谁悄悄撒了把碎银。记得《唐诗别裁》里说"池塘生春草",此刻倒真见着几簇新绿从石缝钻出,嫩得能掐出水来。
池畔偶得
踩着湿漉漉的鹅卵石踱到水榭边,忽然惊起两只白鹭。它们掠过水面时,翅膀尖儿在古诗池水上划出两道转瞬即逝的墨痕,倒让我想起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池中央那株百年垂柳新抽的枝条,正蘸着池水写狂草,偶尔有花瓣飘落,便成了天然的朱砂印。
记得儿时总爱趴在青石栏上数锦鲤。祖母说这些红鳞鱼儿是古人未写完的诗句变的,游到池底就会变成水墨。如今栏边"鱼乐国"三字碑刻已生青苔,倒真应了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意境。
午后札记
在浮香亭小憩时,发现石桌上不知谁用茶水写了"沧浪"二字。阳光透过紫藤花架,把这临时墨宝映在古诗池水上,竟随着波纹荡漾成一首无字的诗。忽然懂得为何古人总爱临水修禊——这池水本就是天然的宣纸。
暮色渐浓时,池西的碑林开始吞吐霞光。那些模糊的刻字在涟漪里重新活过来,"明月松间照"的"照"字正巧落在一片浮萍上,随着水波轻轻叩击岸边的诗简。这叮咚声里,恍惚听见王维在问:"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语文
四年级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语文 1.《暮江吟》(课内)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释:瑟瑟:形容未受残阳照射的江水呈青绿色。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赏析:残阳映江、新月夜露,色彩明丽,语言浅白,流露对自然的喜爱。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诗人,...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上册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上册 1.《山居秋暝》(课内)内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暝(míng):傍晚。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赏析:雨后秋山,明月清泉,浣女渔舟,动静相映,绘清幽山居图,显诗人归隐之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