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池水边的遐思日记

古诗池水边的遐思日记

暮春四月廿三,微雨初霁

傍晚时分,雨丝暂歇,我信步至校园东南隅的观荷池。这方池水虽不甚宽广,却因着连日春雨,涨满了清波,映着天光云影,倒真有几分古诗里“半亩方塘一鉴开”的意境了。我倚着青石栏杆坐下,取出随身携带的《王维诗选》,目光却总被池面漾起的细碎涟漪牵去,书页久久未翻。

池水照影,古今一瞬

池水清澈见底,几尾红鲤悠然曳尾,搅碎了一池倒影。我看着水中自己略显模糊的面容,忽发奇想:千年前的诗人们,是否也曾这样凝望过一方池水,水中倒映着他们的青衫纶巾?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名句,怕也是在这样的春日,见池水新生碧色,有感而发吧。那池水曾照见过他的欣喜,而今我池中的倒影,却是一个为课业烦忧的现代学子。时光如水般流淌,池水却仿佛亘古如斯,默然见证着无数这样的凝望与沉思。水中的世界虚实交错,一如古诗带给我的感受——既真切可感,又缥缈如烟。

动静之间,皆是文章

一阵风过,池畔垂柳的尖梢轻点水面,荡开圈圈波纹,将倒映的晚霞揉碎成一片金红。这景象,倏然让我明白了为何古诗中的池水总充满灵动之气。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捕捉的不正是这池水最细微的动静之美吗?而此刻,一只蜻蜓恰好停驻在不远处的莲叶上,翅膀还沾着雨珠,在夕阳下闪烁如钻。我忽然觉得,这方池水就是一页摊开的天然诗卷,每一道涟漪都是一个字符,每一片浮萍都是一处标点,而游鱼、飞虫、落花,则是其间跳跃的情思。它从不言语,却无时无刻不在吟诵着最美的诗行。

涤尘净心,照见本真

天色渐暗,池水由碧绿转为深蓝,更显沉静。白日的喧嚣远去,唯闻偶尔的蛙声。我静坐池边,白日里积攒的浮躁焦虑,竟似被这澄澈的池水缓缓涤去。古诗云:“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刻我方真正体味到“空人心”的妙处——不是变得空无,而是卸下了负累,回归一种清明平静。池水不言,却以其包容与沉淀,教会我沉静。它映照天光云影,也映照出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波澜与渴望。我终有所悟:写作的源泉,或许正来自这池水般的澄明心境,能清晰地映现万物与本心。

归时,华灯初上。回望那方池水,它已沉入夜色,只余淡淡水汽氤氲。但我已知,心中已有一方“古诗池水”,清澈、宁静、充满灵思,可供我时时瞻望,汲取永不枯竭的诗意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