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江南忆旧时
一个夏日的追忆
午后小憩,忽得一梦。梦中我又回到了那个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青石板路湿漉漉地反射着天光,乌篷船在河道中轻轻摇晃,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吴侬软语。醒来时,窗外阳光炽烈,空调低声运转,而我的心却还停留在那片水汽氤氲的故地,思绪飘向了遥远的旧时。
记忆中的长街与雨巷
我生长于北方,江南于我,是童年暑假才会抵达的外婆家。每一次南下,都像闯入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北方的旷达与南方的婉约,在年少的我心中形成奇妙的对照。最忆是那长街,窄窄的,两旁是白墙黛瓦的人家,木质窗棂雕着精细的花纹,时常有盆景点缀其间,绿意盎然。每至梅雨时节,细雨如丝,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其间,雨水顺着屋檐滴落成串,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发出“嘀嗒”声响,宛如自然谱写的轻柔乐章。那时不觉有何特别,如今回想,那分静谧与诗意,原是生活馈赠的厚礼。
外婆家临河而居,后门便有石阶通至水边。清晨,总会被摇橹声和流水声唤醒。妇女们在石阶上浣洗衣物,捶打声、说笑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我最爱蹲在河边,看小船悠悠划过,船夫戴着斗笠,不疾不徐,仿佛时光也随着那橹的摆动而放缓了脚步。河水并不清澈见底,却映照着天空、云朵和两岸的屋舍,别有一番韵味。外婆常说“水是活的,养人”,我如今才稍稍明白,那流动的水,滋养的不仅是土地,更是人的心性与情怀。
味道里的江南
记忆若是有味道,我的江南记忆必然是清甜又带着一丝清苦的。是清晨巷口早餐铺子刚出笼的糯米烧卖和甜豆浆的温热香甜;是午后一碗冰镇绿豆汤或桂花酒酿圆子的沁人心脾;是外婆用新鲜荷叶包裹蒸制的粉蒸肉,揭开瞬间那扑鼻的清香与肉香;也是她怕我暑热,逼我喝下的莲子心茶,那入口的微苦与回甘。
最难忘是采菱角。舅舅撑船,带我进入镇外的菱塘。水面铺满翠绿的菱盘,舅舅熟练地翻起叶片,下面便挂着一只只紫红色的菱角。现采现吃,用手掰开,露出雪白的果肉,清脆、甘甜,带着水生植物特有的清新,那是在任何城市超市都寻不到的鲜灵之味。那份简单的快乐,连同湖面的微风、粼粼的波光,深深烙印在心底,成为我对“故乡”滋味最原始的定义。
旧时人与今日我
梦里的江南,人影绰绰。有外婆在灶间忙碌的微微佝偻的背影,有舅舅爽朗的笑声,有邻居家年龄相仿的玩伴,我们一起在巷子里追逐,在小桥边嬉水,分享一根刚买的麦芽糖。他们的面容在梦中已有些模糊,但那份温暖与亲切感却异常真切。那时通讯不便,每一次离别都不知下次相见何时,童年的情谊便显得格外纯粹而珍贵。
如今,外婆早已随舅舅搬进了城里的楼房,那座临水的老屋也已租给他人。现代化的进程同样席卷了那个小镇,听说河道经过了清淤整治,更干净了,但也少了些许当年的野趣;石板路大多保留,但 alongside 开了许多迎合游客的咖啡馆和文创店。它或许变得更美、更便捷,但于我而言,我深深怀念的,是那个存在于我旧时记忆里、略带蒙尘却无比鲜活的,独一无二的江南。
梦醒,恍然若失。我们总在不断前行,奔向未来,而回忆则负责替我们妥善保管那些生命中最柔软、最珍贵的部分。“梦回江南忆旧时”,忆的不仅是风景,不仅是味道,更是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是那些给予我爱与陪伴的亲人,是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感动的、年少的自己。这份“忆”,如同一盏清茶,初品或许有岁月流逝的淡淡怅惘,但回味良久,涌上心头的,更多是温暖与感激。感谢生命中有过那样一段水样清澈的旧时光,它永远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片温柔水乡,可供我时时梦回,汲取宁静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