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归来日已暮
——草原上的诗意栖居
清晨五点,当东方刚泛起鱼肚白时,我跟着巴特尔大叔的牧羊队伍出发了。羊群像流动的云朵,在泛着露珠的草原上缓缓铺开,此情此景让我想起《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千古绝唱。
羊铃叮咚的晨曲
领头的公羊脖子上挂着铜铃,清脆的声响惊醒了沉睡的草原。三百多只绵羊在头羊带领下排成长队,羊蹄踏过苜蓿草时发出沙沙声响。巴特尔大叔说,这些羊能记住二十多种植物气味,总能找到最鲜嫩的牧草。
毡房里的午憩
正午的阳光把羊群赶到柳树荫下,我们回到蒙古包喝奶茶。铜壶里煮着羊奶,木碗边沿结着厚厚的奶皮。巴特尔大叔用蒙语哼着古老的牧歌:"白色的羊群是地上的星星,牧人的套杆是丈量草原的尺子。"
暮色中的归途
夕阳给羊群镀上金边时,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咩咩"声。牧羊犬把走散的羊羔赶回队伍,羊群踏出的尘土在余晖中如同薄纱。此刻终于懂得王维为何写下"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这画面里藏着千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密码。
夜里清点羊群时,发现三只母羊在沙柳丛中产崽。新生命湿漉漉的绒毛在月光下泛着珍珠色,巴特尔大叔用袍子裹住小羊羔说:"草原的孩子,都该记得羊群教会我们的耐心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