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山下泉畔一日记
寻访千年诗韵的踪迹
晨光熹微时,我携一卷泛黄的诗集,独往城西郊野寻那古诗中咏叹的山下泉。据县志载,此泉自唐时便已闻名,曾引得无数文人墨客驻足题咏。穿过一片青翠竹林,渐闻泠泠水声,如环佩相击,清越入耳。循声而去,但见一方天然石潭嵌于山坳,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正应了诗中“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的意境。
泉畔沉思与时空对话
坐于苔痕斑驳的青石上,指尖轻触沁凉的泉水,恍惚间似与千年前的诗人指尖相触。韦应物笔下“恬淡自安流,昼夜独无歇”的恒久韵律,此刻在粼粼波光中具象为永恒的生命脉动。一群游鱼倏忽掠过水底卵石,惊碎倒映的云影,恰似那句“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的生动再现。掬一捧泉水饮下,清甘凛冽仿佛带着唐诗的平仄韵味,自喉间滑入肺腑,竟品出几分“酌之如醴酪,可以涤烦襟”的旷达之境。
人文与自然的交响
午后偶遇当地八旬老翁,持竹帚清扫泉边落叶。老人言此泉旱不涸、涝不溢,战时曾救活整村性命,更讲述苏轼贬谪途中曾在此煮茶品泉的传说。忽见石壁隐约有刻字,剥开苍苔竟是明嘉靖年间题刻“诗泉”二字,顿觉千年文脉如泉流般在时空里蜿蜒不绝。夕阳西下时,泉面浮起淡淡烟霭,恍若王维诗中“空山新雨后”的薄雾,而归鸟掠翅点破的水纹,又恰似孟浩然“池月渐东上”的水墨长卷。
暮色中的永恒启示
暮色四合时,泉声在渐暗的山谷中愈显清亮。想此泉历经朝代更迭仍澄澈如初,而多少显赫功名早已化作尘土,方知韦苏州“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的深意。手机忽亮起友人询问行踪,回望这方不被导航标注的秘境,忽然了悟真正的诗境从来不在电子屏幕里,而在与天地万物的真实交感之中。临行前以水瓶盛满泉水,水波荡漾间倒映出满天星斗——原来每滴泉水都承载着千年月光,正如每个追寻诗意的灵魂都能在此照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