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安阳古诗中的秋日漫步

十月十五日 晴

清晨推开窗,忽见庭院梧桐已染金黄,蓦然想起安阳古诗中"殷墟落日熔金"的句子。这座三千年古城,总在秋日显露出最深邃的诗意。

洹水畔的千年回响

沿着洹河慢行,岸边芦苇摇曳如古简。安阳古诗有云:"洹水汤汤,甲骨苍苍",此刻方知这"汤汤"二字之妙——秋水奔涌却不湍急,倒映着甲骨文字博物馆的飞檐,恍惚间似见贞人正在灼龟占卜。捡起一片黄叶,叶脉竟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有七分相似。

文峰塔下的光影游戏

午后登文峰塔,砖缝里嵌着历代文人题刻。某块明砖上刻着首安阳古诗:"塔影斜分韩陵石,钟声遥度漳河水"。倚栏远眺,果然见塔影正落在韩王庙的碑林上,那些记载着"安阳八景"的诗碑,在秋阳里泛着青玉般的光泽。有孩童在塔下诵读《诗经·邶风》,稚嫩童声与檐角铁马叮咚相应。

夜抄甲骨

入夜临摹安阳古诗集里的《卜辞吟》,宣纸映着台灯暖光,仿佛商王武丁时期的卜甲。突然领悟"一片甲骨惊天下"的下一句"千年汉字溯安阳"的深意——那些刻在兽骨上的"秋"字,不正是今晨所见梧桐叶的形状?窗外传来卖粉浆饭的梆子声,三短一长,竟与《竹书纪年》记载的殷商更漏节奏暗合。

睡前翻看《彰德府志》,其中收录的安阳古诗多咏"漳河晚渡""善应松涛",忽觉这座城的秋意,早被古人写在竹简上、刻在青铜里、吟在诗行间,只待今人用脚步丈量,以心灵解码。三千年岁月在此沉淀成诗,每个秋天都是新的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