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天寒岁暮独吟诗——冬日随感日记

天寒岁暮独吟诗——冬日随感日记

十二月廿三 朔风凛冽

晨起推窗,但见庭前老梅枝桠上凝着晶莹的霜花,忽想起白居易《岁晚》中"天寒岁暮独吟诗"之句。这七个字像冰锥般刺进心里,竟与此刻情境浑然相契。檐角冰棱垂落三尺,在朝阳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恍惚间竟似看见千年前那位青衫诗人呵手执笔的模样。

「天寒」之思

风穿过窗棂的缝隙发出呜咽,暖气片烘着羊毛袜散发微焦的暖香。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围炉煮茶,看茶叶在玻璃壶里舒展如初春嫩芽。忽然记起儿时祖母用陶罐煨红枣姜汤,罐底柴火噼啪作响,那热气模糊了皱纹纵横的脸。如今电磁炉三秒沸腾的开水,终究少了些人间烟火气。

午后三时 冻云垂野

裹着驼绒毯读《陶庵梦忆》,张岱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此刻却是铅灰色云层漏下些微天光,倒像宣纸上晕开的淡墨。冰箱里取出的橘子带着冰碴,齿尖碰触的瞬间,突如其来的酸冷让人想起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古人那些关于寒冷的隐喻,原来都藏着对温暖的永恒渴慕。

「岁暮」札记

整理旧物时翻出褪色的明信片,北海道友人写的"这里的雪深得能埋掉整个东京塔"还清晰可辨。忽然惊觉年关将至,窗台上的水仙却才刚抽出三寸新芽。时间总是这样,在寒冷里显得格外漫长,回望时却又短如呵出的白气。书案边的暖手炉铜胎珐琅,摸着像块永远捂不热的玉。

暮色四合 呵砚成冰

路灯亮起的刹那,玻璃窗上凝结的冰花忽然化作流动的光河。电脑屏幕跳出气象预警,明日气温将跌破零下十度。忽然很想学古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可惜超市买的罐装清酒,永远喝不出那份围炉夜话的意境。朋友圈里南方的朋友晒着三角梅,我在北方写下:天寒岁暮时,文字是最暖的裘衣。

(全文共计6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