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李端古诗听筝中的诗意生活——一篇关于音乐与心境的日记

李端古诗《听筝》中的诗意生活

——一篇关于音乐与心境的日记

2023年5月15日 晴

今日重读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音乐画卷,让我不禁想起昨日在琴房偶遇的一幕。

一、弦外之音

诗中"素手玉房前"的画面,与昨日在琴房看见的景象何其相似。午后阳光透过落地窗,为钢琴前的少女镀上金边,她修长的手指在黑白琴键上跃动,弹奏的正是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琴声时而如珠落玉盘,时而似细雨敲窗,让我这个偶然路过的听众也不由驻足。

李端笔下那位故意弹错音符以求知音回首的筝女,与眼前这位沉浸在自己音乐世界中的少女,跨越千年时空形成了奇妙呼应。音乐的魅力不正在于此吗?它能瞬间打通古今,让不同时空的心灵产生共鸣。

二、知音难觅

"欲得周郎顾"道出了多少艺术创作者的期许。记得去年参加校园诗歌朗诵会时,我精心准备了自己的作品,却在台上紧张得声音发抖。当看到评委席上那位白发教授微微颔首时,突然明白了诗中筝女的心情——那份渴望被真正懂行之人认可的忐忑与期待。

现代社会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各个领域"时时误拂弦"?朋友圈精心编辑的照片,微博字斟句酌的短文,都是希望获得那个"周郎"的会心一顾。这种对知音的渴望,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三、生活如诗

傍晚散步时,小区里传来断断续续的二胡声。循声望去,是位老人在梧桐树下自得其乐。虽然技法生疏,但那份投入让我想起《听筝》的意境。归家后,我翻开许久未碰的吉他,轻轻拨动琴弦。不求技法精湛,只为享受那一刻与自我对话的宁静。

李端的诗像一面镜子,照见了音乐与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停下脚步,聆听生活中的诗意旋律。或许下一个转角,就能遇见属于自己的"金粟柱"与"玉房前"。

夜已深,窗外传来隐约的钢琴声,不知是哪位邻居仍在练习。我合上日记本,心想:明天,也要继续寻找生活中的诗意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