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古诗等闲日记:春日闲思录

古诗等闲日记:春日闲思录

三月廿七 晴

晨起推窗,见院中桃花已谢了大半,零星的粉瓣在微风里打着旋儿落下,恍然惊觉春色将暮。古人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而今东风依旧,万紫千红却悄然褪色。这“等闲”二字,竟教人品出几分岁月倥偬的怅惘。

一、檐下听雨忆诗境

午后忽逢骤雨,独坐廊下观雨打芭蕉。淅沥声中间杂着邻居孩童诵读古诗的清脆嗓音:“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子这首《劝学诗》里的“未觉”二字,与“等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皆是将时光的流逝化作云淡风轻的注脚。雨珠在蕉叶上碎成晶莹的珍珠,忽然想起《牡丹亭》里那句“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原来古人早已将“等闲”的意境织进诗词的经纬。

二、茶烟袅处悟闲情

烹茶时望着青烟自壶口袅袅升起,忽然体味到白居易“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的闲适。这位乐天诗人总能在“等闲”中觅得真趣,他在《春风》中写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连村野小花都笃信春风专程为自己而来,这般天真烂漫,恰是“等闲”心境开出的花朵。茶汤渐凉时,瞥见案头日历已翻过数十页,方才惊觉自己竟在茶烟里虚度了整个下午——然这“虚度”二字,或许本就是“等闲”最温柔的赠礼。

三、暮色染窗感流年

夕阳将窗棂染成蜜色时,翻出旧日记本。三年前同一日的字迹潦草地写着:“等闲看得几春风,春风去后无消息。”那时刚经历离别,总觉春光辜负人心。而今重读,反而品出另番滋味:纳兰容若说“等闲变却故人心”,却不知变的何止是人心,更是观照世界的眼光。就像此刻暮色里的飞鸟,三年前只觉得它们匆匆归巢是劳碌,如今却看出“斜光到晓穿朱户”的从容。陆游晚岁作诗“从来造物陶甄手,却在闲人闲处忙”,这“闲处忙”三字,道尽了“等闲”里藏着的天地玄机。

夜色渐浓时,忽然想起今日原是谷雨。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竟在读写古诗的“等闲”中悄然而至。王贞白《白鹿洞》诗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原来最珍贵的时光,从不是紧握在手心的那些,而是任由其从指缝间流淌、却浸透了诗意与沉思的“等闲”时刻。合上日记时,窗外传来零落的雨声,恰似春天在与世界轻声作别。

摘抄—懒人闲思录

摘抄—懒人闲思录1、一个人除非是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不然根本无法彻底享受无所事事。如果你一点要做的事情也没有,那么你不会感到什么事也不做有什么乐趣。这么一来消磨时间纯粹成了一种义务,而且是最最令人筋疲力尽的义务。无所事事就像吻一样,要想有味道,就得是偷来的。 2、我喜欢在我不该无所事事的时候无所事事,而不是在我只能这么做的时候。我的脑筋...

湖上闲思录读后感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闲思录”,难道就是些闲来无事的胡思乱想?读了几页我就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钱先生这哪是瞎想啊,简直是把宇宙万物都放在脑子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下仔细端详了一番。他谈东西文化,就像是在讲述两个性格迥异却又同样迷人的朋友。东方文化像是一位含蓄内敛、满腹经纶的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