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诗为名,记春日闲情
——仿《钱塘湖春行》日记
晨起推窗,忽见檐角新燕衔泥,恍然惊觉已是仲春。案头日历翻至三月廿三,墨迹未干的「春分」二字旁,我提笔补上白居易那句「几处早莺争暖树」,权当今日日记的题眼。
一、朝雾里的诗行
薄雾如纱时,我沿小区人工湖漫步。垂柳确实「绿丝绦」般拂过肩头,倒比贺知章写得更为真切。三两只麻雀在刚修剪的草坪上蹦跳,啄食着昨夜风雨打落的紫叶李花瓣,这场景竟与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有七分神似。忽然理解古人为何总将禽鸟写入诗题——这些灵动的小生命,本就是春天最鲜活的注脚。
「水面初平云脚低」
「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午后茶烟中的考据
翻检《全唐诗》消磨晌午,发现王维给裴迪写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标题长达十二字却意趣盎然。现代人发朋友圈尚要斟酌标签,古人却早已将时间、人物、地点、事件悉数凝练在诗题里。茶盏里浮沉的龙井嫩芽,恰似那些在历史长河里载沉载浮的诗题,以最精炼的文字,为后世留存着最鲜活的记忆切片。
三、暮色下的顿悟
黄昏给阳台的绿萝浇水时顿悟:所谓「古诗为名」,不仅是撷取佳句作标题,更是要像王维那样,用诗人的眼睛观察生活。楼下快递小哥的电动车驶过樱花道,车轮卷起的花瓣雨,何尝不是「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现代版?日记末页我画了幅速写:歪斜的自行车篮里躺着几枝野蔷薇,题曰《壬寅年春拾遗》。
临睡前重读日记,忽忆起周作人《雨天的书》里说:「看一草一木,记些小事,都是正经。」以古诗为名的日记写作,原不过是教人在钢筋森林里,重新发现那些被唐诗宋词命名过的美好。
钱塘湖春行古诗赏析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此诗通过对杭州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西湖春行的景色,在中间四句中得到了细致的描绘,形象活现,诗人即景寓情,巧妙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工整;语言质朴而不失优美,用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