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令《暑旱苦热》有感:夏日炎炎中的诗意栖居
一、古诗中的酷暑记忆
翻开泛黄的诗卷,北宋诗人王令的《暑旱苦热》赫然映入眼帘:"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短短十四字,便将盛夏的燥热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刻窗外蝉鸣聒噪,空调外机嗡嗡作响,与九百年前的苦热竟如此相似。
《暑旱苦热》节选
人固已惧江海竭,
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
蓬莱之远常遗寒。
二、古今消夏的对话
王令诗中"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的慨叹,让我放下手中的冰镇西瓜。古人面对酷暑,只能倚仗蒲扇、凉井与心静自然凉的智慧。而今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清凉,却少了那份与自然对话的耐心。
午后在书房重读此诗,忽然注意到"昆仑积雪"的意象。诗人将目光投向遥不可及的仙山,恰似现代人对着旅游海报憧憬避暑胜地。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汗湿的背脊突然感受到一丝文化带来的清凉。
三、苦热中的精神绿洲
王令在诗末展现的士人情怀尤为动人。当他说"不能手提天下往"时,那种心系苍生的温度,比烈日更灼热。这让我想起小区里仍在烈日下工作的环卫工人,便起身将晾好的凉茶分装送去。
这个夏天,空调房里的我常感精神燥热。而王令的诗像一剂良方,提醒着:真正的清凉来自对生活的观照。于是我开始记录《消夏手札》,学着古人用笔墨收纳暑气——窗棂上的光斑写成俳句,雷雨前的闷热化作随笔,就连冰箱的嗡鸣也成了平仄。
四、诗意栖居的现代启示
傍晚暴雨骤至,恍如王令笔下"河汉干"的逆转。水珠在玻璃上蜿蜒时,突然读懂诗人将自然现象人格化的妙处。现代生活让我们与四季变得疏离,而古诗恰似一根银针,重新缝合我们与天地精神的联系。
合上诗集时,发现书页间夹着去年制的槐叶书签。王令若见今日都市丛林,或许会写下新的苦热诗篇。但那份"手提天下"的胸怀,永远是我们对抗精神暑旱的昆仑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