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鹄古诗中的晨昏絮语
——一场与千年前诗人的对话
清晨推窗时,忽见天际流云如鹄鸟展翅,倏然想起唐代诗人云来鹄那首《云》中“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的句子。这位以云为笔名的诗人,早已将身心化入云霞明灭的哲学中,而我今日竟在云卷云舒间,与他隔空相逢。
巳时·云起
朝阳将云层染作金鳞时,我坐在青石阶上重读《全唐诗》中云来鹄的残卷。他的诗如云般难以捉摸——时而“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透着士人的忧思,时而又化作“晴空万里宽”的豁达。这位存诗仅十余首的诗人,却像云一样在文学史中留下飘逸的痕迹。笔记本被风翻动,我在页脚写下:云本无心,诗人有意,千年一瞬,俱在光影。
午时·影舞
日头渐烈,云影投在书案上翩跹游走。忽然领悟云来鹄为何钟情于云——这天地间最自由的造物,可成峰峦、可化雨露、可映碧空。他的《偶题》中“水边箕踞静书空”之句,何尝不是以云为墨书写人生?我拍下窗棂间的云影,配其诗句发往朋友圈,不过半刻竟有友人回应:“今人不见古时云,今云曾照古时人”。
酉时·归羽
暮色将至时,真正的鹄鸟从湿地掠过,与云霞融成一片。忽然懂得诗人名号中“云来鹄”三字的妙意——云是心境,鹄是志向,云来鹄至,便是天人合一的境界。翻检史料得知他乃豫章人,曾应进士试不第,终老林泉。或许正是这份失意,让他更能读懂云的逍遥:“来鹄”而非“困鹄”,其间自有超脱的智慧。
夜灯初上时,云霞已褪作墨蓝天际的淡彩。重读《云》诗末句“争如岩下扪苔坐,一片飞来一片愁”,忽然泪湿青衫。原来云来鹄早将人生感悟寄予流云——聚散无常却终归天地,飘零辗转不忘映照山河。合上日记时,我在扉页题下:愿做云一片,来去皆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