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风月同天日记

风月同天日记

癸卯年仲夏望日

晨起推窗,见远山含翠,流云舒卷,忽忆杜少陵“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之句,竟怔忡良久。风月亘古如斯,而人间早已换了乾坤。檐角风铃轻响,恍若故人低语,遂取青藤旧纸,录此一日心迹。

巳时·市井风烟

穿行坊巷间,早市喧阗如沸。卖花妪竹篮里栀子堆雪,茶肆蒸腾的雾气模糊了匾额上的朱砂字。转角遇裱画匠人悬起新作,竟是唐伯虎《溪山风月图》摹本,墨色淋漓处可见“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的题跋。老者以棕刷轻抚绢面笑道:“真迹早化灰了,可风月还在画里活着呢。”此言如石投心湖,漾开层层波纹——原来千古文人痴守的,从来不是具象的山水,而是镌刻在时间脊骨上的风月精魂。

未时·书院遗韵

午后访城南废弃书院,断垣间野蔷薇开得癫狂。正堂残存半副楹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落款被苔藓噬去大半。立于荒庭设想百年前:学子们在此诵读“窗前明月光”,而山长或许会指着星斗讲解《尚书》里的“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忽然风过回廊,掀动满地碎纸,其中一片竟带着工楷写的“风月无涯”四字,当即敛入怀中。这残纸与王阳明“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的哲思暗合——风月之无量,恰映照人之渺小。

戌时·天台观想

暮色四合时登顶望江楼,见新月如舟浮于云海。江面渔火明灭,恍若苏轼乘舟夜游赤壁。倚栏咀嚼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苍凉,忽闻笛声自邻家天台飘来,吹的竟是《春江花月夜》片段。音律跌宕中顿悟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原是终极之问——风月是永恒的诗笺,每个时代都在其上留下批注。今我所见之月,亦照过李白挥杯,抚过杜甫病骨,而今竟温柔落于我肩。

夜深沉时展纸磨墨,将残片“风月无涯”裱于日记扉页。风叩窗棂,似是古今魂灵共此呼吸。原来当我们吟咏风月时,便与千百年前的悲欢有了契约,如同星河里永恒相连的光粒,在无涯时空里彼此映照。这大约就是陆游所谓“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的真意罢。

二年级作文参观博物馆合集

恰巧山东博物馆与秦始皇陵博物院联合策划的原创特展的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正式 开幕了六合同风秦文化大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无问西东、百代秦政、风月同天, 从三方面讲述秦文化与齐文化的渊源。这次的展览中有各种各样的兵马俑如:立俑、跪射俑、车马俑、骑兵俑、彩绘铜车马,看得我眼花缭乱。除了兵马俑还有很 多从秦始皇陵出土的文物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