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诗词中的岭南烟雨日记
一、晨起越秀山寻古
清晨雨丝如织,越秀山笼罩在朦胧烟雨中。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拾级而上,忽然想起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中“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的苍茫意境。半山亭旁的古榕树下,雨水正顺着虬枝滴落成珠,恍惚间仿佛看见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此避雨吟诗的身影。明代孙蕡笔下“越王台畔雨霏霏”的景致,此刻以具象的水汽弥漫在衣襟发梢,岭南特有的温润潮湿裹挟着木棉花的淡香,将时空折叠成一首立体的广州古诗词。
二、荔枝湾畔忆旧游
午后泛舟荔枝湾,橹声欸乃中可见两岸镌刻诗文的石碑。清代诗人王士祯“岭南二月无桃李,夹岸纷纷荔子花”的句子被雨水洗得发亮,船娘用粤语轻哼着咸水歌,竟与北宋郑熊《番禺杂记》中“荔枝湾头春水深”的韵律暗合。红荔画舫穿过拱桥时,惊起几只白鹭,恍若穿越到陈恭尹《珠江春泛作》中“紫洞艇临江岸阔,红云宴罢荔枝残”的诗境。这些广州古诗词不再是纸上的墨迹,而是化作雨滴敲打篷顶的节奏,化作涌进船舷的珠江水波。
三、镇海楼听雨读碑
登镇海楼时骤雨忽至,在五层飞檐下避雨,正好细读廊间嵌着的历代诗碑。明代汪广洋“镇海高楼睥睨开,天风吹雨破空来”的豪迈,与此刻雷雨交加的景象完美重合。透过雕花木窗望见雨中朦胧的现代城郭,忽然理解清代张维屏《镇海楼》中“百粤山河霸业空,至今遗恨泣英雄”的历史苍凉。雨水顺着琉璃瓦当滴成珠帘,在青砖地面绽开朵朵水花,恰似广州古诗词里跳动的韵脚。
四、夜宿珠江品诗韵
入夜后雨势渐收,珠江两岸霓虹倒映在湿润的沥青路上,化作流动的光河。站在天字码头看游船划过,清代杭世骏“珠海珠江我所思,碧澜生处系船宜”的诗句自然而然浮上心头。茶楼里传来粤剧《分飞燕》的唱段,竟与唐代许浑《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中“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的岭南风情一脉相承。深夜整理今日所摄照片,发现雨中的光孝寺菩提树、六榕寺花塔、怀圣寺光塔,无不暗合古籍中的诗画意象,方知广州古诗词从来都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