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的古诗文:以《敬亭山》为引的秋日随笔
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清晨推开窗,凉风裹着桂香扑面而来,忽然想起李白那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座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没有敬亭山,但案头那盆青松盆景,倒让我恍惚看见诗人独坐山巅的身影。
一、诗中的孤寂与永恒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千年前的叹息穿过时空,在办公室的玻璃幕墙上投下细碎光斑。我们总在追逐“众鸟”般的热闹,却很少像太白那样,与一片山、一朵云达成永恒的默契。今日特意提前两站下车,踩着梧桐叶漫步时,发现转角老墙的爬山虎正红得惊心动魄,这何尝不是我的敬亭山?
“孤云独去闲”的意境,在快递车呼啸而过的街巷里,化作外卖小哥休息时对着手机微笑的侧脸。原来敬字不仅是礼数,更是对万物存在的郑重凝视。
二、现代生活的敬亭山
地铁车厢里重读这首诗,忽然读懂“两不厌”的深意。当邻座学生耳机里漏出的琴声与报站声重叠,当电梯里陌生人帮我按住开门键的瞬间,这些流动的风景都在对我说:你看云时很近,看我时很远。傍晚在社区菜店,卖菜阿姨硬塞给我一把小葱:“霜打过的甜!”这质朴的馈赠,让我想起诗人与山默然相对的温柔。
三、寻找心灵的敬亭山
深夜整理书架,从《李太白全集》里飘落一张明信片,背面是去年在黄山拍的云海。忽然明白“敬”的真意——不是高山仰止的疏离,而是像对待敬亭山那样,与平凡岁月里的每个片段静静相对。泡了杯陈皮普洱,看茶叶在杯中舒展如云,此刻的宁静,或许就是属于现代人的“相看两不厌”。
窗外霓虹渐暗,我在这座不夜城里,竟也寻得“众鸟高飞尽”的澄明。敬字当头,万物皆可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