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竹溪日记

王十的古诗春日山行中的诗意栖居

《春日山行》中的诗意栖居

山色如黛,步履生香

清晨推开木窗时,山岚正缠绕着王十笔下"松径穿云细,藤梢带露斜"的景致。我忽然想起书架上那本泛黄的《唐贤诗集》,翻到折角处,墨香里竟抖落几片去年夹进的银杏叶。

春日山行(节选)

石泉分井络,山鸟报农时
野老能相狎,溪鱼不我欺

与古人同游的午后

踩着单车沿水库骑行时,岸边的蒲公英突然扬起白絮。这让我记起王十诗中"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的辩证——自然界的消长从来不是单向的。水波里晃动的云影,恰似千年诗卷里游动的墨痕。

在废弃的茶亭小憩时,发现石缝里钻出三株野兰。手机拍下的照片意外呈现出"苔痕上阶绿"的古典构图,滤镜反而成了多余。山风掠过耳际的声响,与诗里"谷静秋泉响"形成了奇妙的通感。

现代生活的诗意注脚

傍晚整理登山包时,从侧袋倒出几粒橡子。这让我会心一笑——当代人的"山行"终究与古人不同,我们带着保温杯和GPS,却依然会为"野果坠还枝"的瞬间心动。王十若活在当下,或许会写下"手机摄山色,无人机追云"的新句?

临睡前在日记本上抄录全诗,突然发现"溪鱼不我欺"的质朴表达,比任何朋友圈文案都更触动人心。窗外月光正描摹着远山的轮廓,像一页徐徐展开的生宣,等待新的诗行。

山居札记

在这个数字化的春天,古诗不再是玻璃柜里的文物。当我们在登山鞋与汉服混搭的日常里,突然读懂某句尘封的唐诗,就像王十遇见那位"能相狎"的野老——时空的隔阂,原不过是层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