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三 薄雪初霁
推开西窗时,檐角最后一粒雪正巧坠在砚台里。忽然记起林和靖"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句子,便裹了棉袍往孤山去。石阶上的雪像撒落的盐粒,踩上去有细碎的声响。
第一折 香之形
山脚卖炭翁的担子里,竟斜插着两三枝红梅。花瓣边缘蜷曲如宣纸被火舌舔过的焦痕,却自内里渗出丝丝缕缕的幽香。这香气不似李易安笔下"瑞脑销金兽"的浓烈,倒像姜白石词中"苔枝缀玉"的冷韵,须得用整个胸腔作香囊来盛。
注:老翁说这是"骨里红",花开时连枝条都透着胭脂色。我疑心这品种与范成大《梅谱》所载"朱砂梅"同源,其香较绿萼梅更为清绝。
第二折 香之影
放鹤亭边的老梅最奇,月光将虬枝映在粉墙上,俨然徐渭大写意的笔法。风过时,那些墨痕竟在墙上游走起来,暗香便随着疏影的摇曳忽浓忽淡。此刻方懂张炎"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妙处——香气原是有形状的。
第三折 香之魂
归途遇雨,油纸伞上渐渐聚起梅香的涟漪。想起《群芳谱》说梅花"香在无寻处",果然转过山坳便再难捕捉。倒是衣襟里藏着的两粒花苞,在青瓷瓶里绽开时,把整个书斋都染成了王摩诘诗中的"来日绮窗前"。
夜半墨冻,取瓶中梅枝敲冰,竟得半阕小令:"冷云筛雪,碎玉满阶,暗香偷度诗人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