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的智慧日记
一、晨起省思
清晨推窗,薄雾未散,忽忆武侯《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八字,如清泉涤心。竹影婆娑间,仿佛见孔明先生执羽扇立于茅庐,衣袂飘飘却无半丝绮罗,方知"俭"非吝啬,乃去浮华存本真之道。
1.1 静中观己
闭目调息时,细品"静"字真意。想起先生《出师表》中"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从容,方悟静非逃避,恰似磨镜台前拂尘埃。今人常困于手机消息之海,何曾如先生观星台夜观天象般,留半刻澄明予己?
二、午间践行
午饭时特择素羹糙米,筷尖轻触碗沿叮当作响,恍若听见五丈原秋风中木牛流马的吱嘎声。先生临终"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的遗产清单,较之今人追逐的豪宅名车,恰似清风对浊浪。
2.1 俭中养德
整理书案时,将废纸裁作便笺。忽记先生"随身衣食,悉仰于官"的记载,连奏章都写在军中寻常竹简上。现代人追求新款电子产品时,可还记得"澹泊明志"四字?墨水瓶中倒映的,分明是欲望与初心的拉锯战。
三、暮时三省
日暮燃起檀香,在青烟袅袅中重读《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八字如暮鼓敲心。先生临终前仍校阅簿书至深夜,今我辈刷短视频至凌晨,同是灯火长明,境界云泥之别。
今日最深刻体悟:静非止水无波,乃乱云飞渡仍从容;俭非锱铢必较,是心有乾坤自淡泊。先生之智如北斗,千年后仍为迷途者指明方向。当效先生"夙夜忧叹"之勤,弃"淫慢险躁"之弊,方不负这轮穿越古今的明月。
临睡前将明日计划简化为三事:读史半卷、习字两页、省言十句。案头《三国志》微光中,"非澹泊无以明志"的警句,正与窗外星辉交相辉映。
关于家规家训的典故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留下千古名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封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信,没有谈权谋功绩,反而强调“静”的力量。诸葛亮自己一生“草堂高卧”“羽扇轻摇”,即便在军营,也常独坐观星、从容布局——他用行动诠释:真正的智慧,源于内心的澄明。解析...